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做出決定,在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同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設立支持碳
減排貨幣
政策工具,支持清潔能源、
節能環保、
碳減排技術發展。今年7月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次日,生態環境部也在官網上證實了這個消息,并稱“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7月啟動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表示,“相關時間節點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按照往常慣例來看我們肯定是按照總體部署來(計劃)的。”
6月22日,上海環交所在發布的《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中明確了部分產品的交易規則。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華夏時報》表示,“這次就是要細化
碳市場化交易的機制,為了更快、更好地與國際
碳交易市場的對接、融合創造有利條件,這也符合‘碳經濟’新路線發展需求,未來的碳排放權就是發展權,就是國際話語權,‘碳經濟’作為未來新的循環經濟模式,低碳或零碳產業也必將成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理念的‘新載體’,生態優先會成為國際社會治理和發展的新常態。”
祁海珅指出,“全國性碳交易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正式啟動意義重大,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不為過,可積極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這個碳量有據(碳排數據)可依、有據可查、有據交易的動態碳量交易活動的實施,作為一個全新的以碳量為交易單位的金融交易系統的產生到日趨完善,會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發展和治理等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以及推動作用。”
他認為,雖然我國目前的碳交易水平和歐盟等國家還有差距,但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參與交易的主體和領域眾多,也在積極探索“手工核算”碳排放向“在線監測”方向發展,會催生更多商業機會,利好低碳經濟發展。將來的“
碳信用”發揮的作用不亞于銀行金融領域的“金融信用”,對企業、個人和各機構都會產生深刻影響,因為我們都是碳排放的主體,都有責任和義務減排,將來甚至像股票基金市場希望參與交易、投資。從碳市場交易的品種主要是排放的配額交易,還有就是自愿減排交易也會進入到碳市場流通,將來可能還會有期貨交易的品種進入碳市場,來豐富碳交易市場的活力和交易熱情,促進
節能減排的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專家安光勇在日前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通過碳排放交易市場,有效協調碳排放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讓看不見的手能夠有效、自動協調整個社會層面的碳排放。能夠避免政府通過各種政策來過多干預具體的市場運作。
而本次確定上線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為電力行業板塊帶來的一次明確的利好。在發布市場上線消息前一天的7月6日,東方財富電力行業板塊主力凈流入達12.82億元,創三月底以來板塊主力凈流入的新高,華銀電力、閩東電力與三峽能源等板塊內個股被拉至漲停。
為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會從電力先行入手?祁海珅表示,電力行業先進行碳資產交易相比其他傳統行業要相對容易進行,無論是從碳排核查、碳資產開發、碳市場交易以及配套服務等,都可以“度電碳成本”方式展開,我國電力企業的基礎條件很好,在全新的碳市場交易機制下,其碳經濟的發展機遇和潛力要遠大于其他傳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