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還在持續嗎?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高云:觀測資料表明,近百年來全球氣候經歷了一次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為探尋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開始組織全球科學家,基于世界范圍內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進行系統性評估,迄今為止發布了5次報告,基本認定人類活動是當前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主要是指化石燃料、生物質燃燒等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如城鎮化導致的土地覆蓋變化。由于氣候系統的慣性,即便立刻停止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的趨勢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持續,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盡快控制住全球變暖進程。
巢清塵:全球變暖會引起緩發性海洋災害,出現海洋酸化現象,導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引發海洋生態安全挑戰;由于溫度不斷升高,增加農作物的蒸發量,使得不同作物的生長周期產生變化,農業布局和結構被改變,影響農業產量;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會使冬天陸地升溫較快,海陸間溫度梯度隨之減小,增加冬季強霾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造成我國東部靜穩天氣增多;全球變暖使水資源與生態系統出現結構性變化,影響水量和水質,甚至是物種多樣性;氣候的不穩定性也使得世界疾病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全球變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暴露,未來還將不斷加劇。
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我國是全球季風性氣候最為典型的國家,氣候變率大、氣象災害災情重、氣候風險交織復雜。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的更為強烈和迅速,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系統不穩定性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在呈現出日益頻繁、范圍更廣、持續時間長的趨勢。而在各種突如其來的氣象災害面前,城市這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脆弱性,這逐漸成為制約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問題,提高社會的氣候韌性是最現實和最緊迫的任務。
我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美國提出將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歐盟甚至提交《歐洲氣候法》,旨在從法律層面確保歐洲到2050年成為首個“氣候中性”大陸……為了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各國紛紛開啟邁向碳中和目標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