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應合作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全國碳
市場啟動在即,除了價格波動方面的風險,政府部門還需出臺哪些方面的配套措施?以及如何提高全國
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有效性?
劉銳認為,未來政府部門可以更加積極主動,提供技術咨詢服務、金融服務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不斷通過
減排去創造新的價值和利潤。“如果企業能夠更好地參與,整個市場自然也更加有效了。”
劉銳舉例稱,生態環境部擁有各企業的排放數據,對企業的減排空間也更加了解。生態環境部可以將相關數據公開,讓全社會知道這一領域有巨大的減排商機和成本,那么相關的社會資本和技術也將向這一領域去研究和探索。
此外,生態環境部可以聯合科技部門等,征集市場上的減排技術,以及培育
節能減排的前瞻性技術。
“我上個星期就收到了國家發改委發來的一個通知,要求征集全國的碳封存、碳捕集技術。”劉銳稱,這一文件的下發其實就表明了政府部門的態度和方向,即碳捕集、碳封存是我們減排的重要技術方向和工具,下一步也會大力去支持這一領域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來看,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并不僅僅是生態環境部的事情,多個部門正在聯合推動中。
就在今年上半年,廣州期貨交易所剛剛建立。6月1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曾經介紹稱,當前,全國
碳排放權現貨交易啟動在即,為配合碳現貨市場發展進程,證監會積極指導廣州期貨交易所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規劃,加快推進碳期貨市場建設。
在劉銳看來,雖然目前我國碳市場制度仍然有待完善,但相比國外,依然具有后發優勢:“中國的碳市場制度設計符合中國的特色,而且某些方面相比國外更加靈活,更加有利于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