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達峰、碳中和的經濟學解讀

2021-6-22 12:55 來源: 光明日報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挑戰與機遇


  主持人:正如各位老師所提到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不僅是世界各國對碳排放量的約束,也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變革。我國現階段處于工業化后期,不同于已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我國仍需繼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挑戰?

  張志強:在碳達峰、碳中和語境下,產業結構調整有新的內涵。首先是必須追求產業結構的低碳化。以往基于化石燃料的高碳產業結構應按照碳排放水平進行重新調整,對于高碳排放的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在原來上大壓小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必須開展低碳化改造。其次是需要培育新興產業。技術革新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但清潔化和低碳化的趨勢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不會發生改變。新興產業先天具有低碳化的優勢,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新興產業沒有傳統高碳產業的歷史包袱,能以較低成本走上低碳甚至零碳的發展方向。

  王珂英:產業結構調整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徑,但資源型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碳減排將面臨更艱巨的挑戰。長期以來,對資源的依賴造成資源型地區產業結構的扭曲,影響了產業結構的正常演進,第二產業比重往往過高,因而碳排放規模較高,這些地區能否完成碳減排任務,是全社會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新興產業和低碳產業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發展,以彌補資源枯竭或化石能源退出帶來的負面影響,資源型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就是不成功的。

  王克:碳中和意味著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體系和相關基礎設施的重構,這將是一個利益重組的過程,在技術、經濟、社會等層面都是重大挑戰。一方面,我國的基建規模雖然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仍低于發達國家。尤其是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推進,處于擴張期的城市還有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新建和翻新需求。在這樣的發展階段,要有效控制碳排放存在較大困難,需要找到切實可行的轉型路徑。另一方面,產業轉型也存在很大風險。以煤電為例,根據對2019年現存煤電項目的財務成本核算,全國有近70%的煤電機組處于虧損狀態,如果采取提前退役和降低發電小時數等方式逐步退出燃煤發電,煤電部門虧損狀況或將加劇,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給地方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并加劇區域經濟的不平衡。

  主持人:碳達峰、碳中和為經濟社會帶來深刻變革,同時也為能源轉型、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合作帶來巨大機遇,請介紹一下具體存在哪些機遇?

  張志強: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需要顛覆工業革命以來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能源消費結構,而且需要創造新的行業和產業盈利模式。發達國家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標準優勢,通過設置市場壁壘、征收碳關稅等手段,能夠不斷保持自身的領先優勢。例如,今年歐盟試圖強行實施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就是通過對沒有實施減排機制的國家征收邊境調節稅,以防止碳泄漏的名義,強化自身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話語權。

  未來碳中和下的投資有巨大成長空間,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助于擴大我國的投資規模。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估算,若溫度升幅目標被控制在2或1.5攝氏度,未來30年中國能源系統需要新增投資約100萬億至138萬億元。高盛研究報告稱,到2060年,中國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約合104億元人民幣),創造4000萬個凈新增工作崗位。

  王克:實現碳中和,需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提高生產要素投入效率,需要加快發展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綜合效益高、成長潛力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以及和制造業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因此,碳中和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或催化劑。此外,大量與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相關的持續巨額投資,在提升我國在低碳科技革命領域國際競爭地位的同時,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王珂英:我國綠色金融也會獲得更快發展。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取得一定進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已初具規模,但遠不能滿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所需的綠色融資缺口。未來電力行業清潔發電設備投資、交通運輸行業電動化進程、新能源汽車及航空航運設備的低碳改造、制造業低碳設備大規模投入、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碳捕捉碳儲存領域的投資,都意味著龐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無疑將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