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替代行動保證能源安全
“
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發展時代結束,一個全新的綠色發展時代開始。可再生能源將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力軍成長為碳達峰碳中和的主力軍。到“十四五”末,預計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
然而,新能源存在一定靠天吃飯的特性,如何保證未來能源安全?
“‘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邊界條件、發展邏輯以及發展機制都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指出,未來要統籌優化新能源開發布局,大力提升
電力系統的靈活調
節能力,構建新能源消納長效機制。
“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使新能源更好地消納。在發電側,加強火電靈活性改造,包括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的建設。”章建華指出,在電網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要發揮大電網資源互濟的作用。在用戶側,推進終端電能替代特別是綠色電能替代,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
國家能源局提出,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會共同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體制機制和
政策體系,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堅強保障。
電力領域重點企業積極行動,以高新科技破解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瓶頸”。截至2020年年底,國家電網經營區并網新能源裝機達到4.5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總裝機的85%,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1%,全面完成了國家清潔能源消納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轉型是關鍵。”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指出。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實現低碳轉型無疑更是一場新技術、新
市場競爭性的激烈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