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是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我市堅持把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通過一系列綠色低碳發展的
政策措施,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抑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逐步提高,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施行后高耗能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控制。2020年,全市單位GDP碳排放強度預計累計下降超過22%,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0.5%目標要求。
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溫武瑞介紹,我市嚴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緊密圍繞碳排放強度下降的約束性指標,落實工作責任,圓滿完成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評估,持續推進區級人民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評估,將各區控制溫室氣體目標納入污染防治攻堅考核,引導各區低碳發展。
狠抓重點企業碳排放管理,組織我市125家重點排放企業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報告、排放監測計劃編制等,組織7家
第三方核查機構對企業的碳排放報告開展核查,確保我市
碳交易納入企業排放量和配額量的準確性。擴展我市納入試點企業行業范圍,將納入碳
排放權交易企業范圍由5個行業擴展為
電力熱力、
鋼鐵、
化工、
石化、油氣開采、
建材、
造紙和
航空等8個行業,進一步推動企業
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組織試點企業在全國率先完成碳排放履約,實現履約率連續五年100%。
建立規范有序的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 副院長康磊介紹,作為國家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天津不斷完善交易體系和管理辦法,制定完善了《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配額管理、監測報告核查和交易管理的相關制度,開發建設了注冊登記系統、排放信息報告系統、交易系統等支撐系統。
我市
碳市場活躍度穩步提升,自開市以來至2020年底,累計運行1705個交易日,共吸引包括試點納入企業、投資機構和個人在內近282個交易主體參與開戶交易。創新開展
碳配額有償競價機制,有效穩定了碳市場價格,活躍了我市碳市場。2020年,我市碳交易總量位列全國第二,總成交金額位列全國第二。碳市場已成為我市推動降碳工作的重要手段。
夯實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基礎,不斷完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加強各區低碳能力建設,提高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組織完成我市2016-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并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評審。加大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做好《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重要文件的宣貫解讀。不斷總結推廣低碳示范和先進典型案例,探索低碳建設路徑。組織開展國家低碳日系列宣傳活動,采取張貼宣傳海報、開展低碳云培訓、制作低碳漫畫等形式,充分利用電視、微信等媒體,在機關、社區、企業等層面,廣泛普及低碳意識。(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