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中和重新定位CCUS技術
“作為實現
碳中和目標技術組合的重要構成部分,CCUS技術未來
減排潛力巨大、成本下降空間可觀、技術發展路徑多樣。”交流會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孫洪對CCUS技術的應用發展作出判斷。
從減排視角來看,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僅為每年300萬噸,2007年至2019年累積二氧化碳封存量僅200萬噸,而到2050年,CCUS技術可提供每年11億—27億噸二氧化碳規模減排貢獻,CCUS未來減排潛力很大。
轉換視角,從科技支撐看CCUS技術,其對實現碳中和目標作用更突出。
“CCUS是目前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術選擇。”孫洪介紹,根據已有研究的預測,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將扮演重要角色,占我國能源消費比例的10%—15%,CCUS將為實現該部分化石能源近零排放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充分考慮
電力系統實現快速減排并保證靈活性、可靠性的多重需求,火電加裝CCUS是當前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國際能源署曾預測,到2050年,全球
鋼鐵、
水泥行業仍然剩余約34%、48%的
碳排放量,CCUS是鋼鐵水泥等難以減排行業實現近零碳排放為數不多的可行技術方案。孫洪表示,到2060年,如果我國仍有部分無法減排的溫室氣體需要通過
碳匯和負排放技術來抵消,“CCUS與新能源耦合的負排放技術將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托底技術保障”。
因此,在科技部指導下,當前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正聯合有關單位抓緊編制《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CCUS是路線圖的重點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