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推動低碳消費?
近些年,伴隨著國人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和理念也都有所轉變,尤其是人們關愛健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逐漸覺醒,低碳消費也因此得到了實質性進展。這從
節能家電、LED燈、新能源汽車的熱銷,以及共享單車、順風車的火熱上就能窺見一斑。
不過客觀地講,雖說我國的低碳消費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
消費者層面,居民低碳消費意識依然不夠,許多人消費的目的仍停留在滿足自我需求層面,卻沒有涵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考慮,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
生產層面,低碳產品的有效供給依然不足,
市場渠道也不夠通暢,尚未形成足夠的影響力;
環境層面,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低碳消費的法律
法規與社會管理制度還不夠細致,教育、宣傳和推廣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加。
正因上述種種,落實低碳消費、助力
碳中和,僅靠某一方的力量勢必是不夠的,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就要從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做起——比如,整合各方力量,積極倡導綠色出行。
以地鐵為例,在低碳消費的理念下,不少城市的
交通部門與支付寶、微信、銀聯、蘇寧金融等平臺展開合作,共同賦能綠色出行。乘客在乘坐地鐵時,無需事先辦理地鐵卡,也不用排隊購買單程票,更不需要預付費,只需在App里申領地鐵電子卡即可按次獲取出入站二維碼,極大地方便了那些初乘地鐵、跨城市出差、習慣性丟東西的乘客群體。一些平臺甚至還推出較大的優惠力度,如蘇寧金融的“無錫地鐵免費坐”活動等,以此來進一步吸引乘客加入到綠色出行的大軍之中,為貫徹低碳消費理念貢獻力量。
說到底,低碳也好,綠色也罷,都是為了要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并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好的家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美麗中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建設,綠水青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維護,只要所有人都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低碳和綠色的理念就必然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專注研究消費零售、數字經濟、產業經濟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