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發布改款升級版理想 One 時候宣布,公司自動駕駛軟件免費提供消費者,不會用軟件賺錢。CEO 李想在微博也說,理想汽車所有自動駕駛完全標配免費,「我們自研的自動駕駛系統(標配 508Tops 算力和激光雷達)明年完全可以和華為、特斯拉正面較量」。
另一方面,此前發布財報的小鵬則公布,通過自動駕駛軟件獲得了超過 8000 萬元的營收。新造車公司大都有個「蘋果夢」,除了硬件,是否要用軟件賺錢目前出現了兩派。
事實上,除了賣軟件,新能源車還有另一個極具潛力的賺錢項目,比軟件能賺得多得多,亟待被挖掘。
根據財報,只造電動車的特斯拉,2020 年通過碳積分交易直接獲得近 16 億美元的收入,是賣車凈利潤的 2 倍,而去掉這 16 億美元,特斯拉財報賬目上可還是在虧本的。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的財報中賣「碳積分」獲得的上億元收入,也為人津津樂道。
照眼下的形勢,這些手握新能源積分的車企更有底氣了。
5 月 24 日,工信息部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實施情況年度報告(2021)》。這份 2020 年度中國乘用車 138 家車企「雙積分成績單」顯示,燃料消耗量負積分達 666 萬,新能源正積分為 328 萬分,「雙積分」仍存在-338 萬分的缺口。
興業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當前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已從最初的 300 元-500 元/分,上漲至 2500 元-3000 元/分,最大漲幅達 9 倍。以平均每分 1500 元計算,2020 年新能源汽車正積分 328 萬分,共有近 50 億元的
市場,加上 338 萬積分缺口,共存在 100 億元的市場。
積分緊俏,價格看漲,不少新能源車企看準了這塊收入,甚至開始「囤分」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