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國碳市場啟航在即 能源國企探路“碳資產”管理

2021-4-19 10:4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何欣榮 陳云富 楊有宗

利用市場機制做好“碳資產”管理必修課


  除了優化能源結構,如何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根據年初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今年我國將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首批納入2225家發電企業,未來將逐步覆蓋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八大行業。

  碳市場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不斷優化。如果企業的實際排放高于配額,就需要去市場上購買其他企業富余的排放配額。

  在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前,上海等8個省市開展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為此,申能集團在2018年就組建了申能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探索市場化的碳資產管理碳金融業務,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全國碳市場做好準備。

  申能碳科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劉弦告訴記者,從總量來看,上海市每年發放碳排放總配額約1.5億噸-1.6億噸,申能系統企業每年分到碳排放配額量近2000萬噸,約占上海總量的1/9到1/8。從意愿上看,由于申能承擔著推動上海能源結構優化的重任,很早就開始了一系列的節能技改、落后產能替代工作,因此通過技術升級來降低實際排放的空間就非常有限。此外,整個電力行業在上海碳市場中,也基本處于實際排放大于分到的碳配額的狀況。

  “舉個例子,申能旗下的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作為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范基地,同樣每年都還需要支付排放成本。” 劉弦說。按上海市地方碳交易試點40元/噸左右的均價和申能的排放缺口計算,申能每年購買的碳配額達到上千萬元。

  履約壓力之下,申能積極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履約任務、降低履約成本。比如在上海市試點碳市場的早期階段,市場上的碳配額價格一度處于較低水平,申能的交易團隊抓住時機建倉,儲備碳資產用于系統企業履約。“通過開展市場化的碳交易,申能連續兩年的綜合履約成本,對標上海市同期的碳配額拍賣價格,降低了40%以上。”劉弦說。

  在積累交易經驗的基礎上,申能碳科技除了為系統企業提供履約服務,也為外部用戶提供核查、開發、交易、管理等碳業務綜合服務。不少市場人士分析,隨著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落地,在市場機制下,碳排放權因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場價格,進而將成為企業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后又一新型資產類型——碳資產。對碳資產進行管理,可以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盈利水平。

  正如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所說,碳減排表面上看標準嚴格,其實對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進步有很大好處。“無論能源生產單位還是使用單位,都要把碳當成資產來管理,挖掘更多的發展潛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