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成熟度不高的
碳金融市場而言,風險控制始終是一個難以解決的
問題。為規避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各種風險,商業銀行需要準確評估面臨的碳風險,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手段,規范碳金融的發展。
第一,由于碳
減排項目大多采用外幣支付,而匯率的變動會直接影響
碳交易價格。商業銀行可通過碳期權、碳期貨等衍生碳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防范由匯率引起的風險。
第二,對于信用風險,商業銀行可通過自身信用系統,或通過技術評級機構對投資項目進行信用評級,選擇優質項目,也可采取銀團貸款、分期分批投入資金等方式,轉移項目違約風險,或者充分運用國際金融組織對低碳項目的支持,共同承擔信貸風險。
第三,針對項目風險,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審批咨詢機構的信息交流,對審批不合格的企業拒絕提供信貸支持。
第四,面對
政策風險,商業銀行應密切關注與
碳排放權有關的國際談判的進展及相關政策
法規的變化,提高應對能力; 此外,銀行可以根據投資項目,創新相關的合同條款,盡量將難以承受的政策風險轉移給國外投資者。
第五,在參與碳交易項目的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對相關碳金融法律法規的關注,在遵循市場公平公正交易原則的基礎上參與碳交易; 同時,也可通過咨詢或聘請資深的律師事務所,規避法律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