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極端天象頻至,全球氣候治理何分彼此?

2021-4-16 17:24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邱藝寧

《霧都孤兒》的時代結束了么?


“1990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第一次評估,首次確認了氣象災害與氣候變化相關聯的科學基礎。”周兵介紹,該報告認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并促使聯合國大會作出制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決定。

然而,還有不少人在質疑全球變暖理論,導致各國在制定氣候政策時首鼠兩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其任期內一直對氣候科學持懷疑態度,視全球氣候變化為一場“騙局”,并于2017年6月以“給美國帶來不公平的經濟負擔”為由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王書肖表示,不可否認歷史上確實存在更暖的時期和更高的地表溫度,但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高。

夏威夷莫納羅阿天文臺2019年5月測量數據顯示,當時二氧化碳濃度已超415.26ppm,比工業革命前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約48%。

工業革命時期,煤炭被大規模應用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數以十萬計的煙囪、蒸汽機釋放出大量煙塵和二氧化硫,但那時人們普遍將滾滾濃煙視為一種進步、繁榮的象征。

“夜色一片漆黑,大霧彌漫。店鋪里的燈光幾乎穿不過越來越厚濁的霧氣,街道、房屋全都給包裹在朦朧混濁之中。”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1838年以霧都倫敦為大背景創作了寫實小說《霧都孤兒》,使“霧都”形象根植人心。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迎來高速發展。但繁華之下,空氣污染、剝削壓迫、貧窮等隨之而來。

1930年1月,比利時發生馬斯河谷煙霧事件,是20世紀有紀錄以來最早的一次大氣污染慘案。美國洛杉磯上世紀40年代初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危害延續了數十年。英國倫敦1952年12月發生持續5天的毒霧事件,造成數千人死亡。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在上世紀也相繼面臨污染威脅。

為此,比利時在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后出臺《反對大氣污染法》,同時優化發展方式、鼓勵綠色交通。美國聯邦政府于1955年、1963年、1967年先后頒布《空氣污染控制法》《清潔空氣法》和《空氣質量法》,直至2007年洛杉磯地區的空氣才達到清潔標準。英國在1956年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后來用30年才摘掉倫敦“霧都”帽子。

“空氣污染雖得以基本解決,但長期累積的溫室氣體作用仍持續加劇。這也是現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減排責任分配上存在明顯分歧的歷史原因之一。”周兵表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歷史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都遠高于發展中國家,但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卻相對較大,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也更弱。此外,資金援助、技術轉讓等領域分歧也為全球治理帶來挑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