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對于企業來講,碳中和到底意味著什么?|企業零碳路徑建議

2021-4-16 14:01 來源: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作者: 張九天

怎么做?碳中和目標下企業零碳路徑建議


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整體行動,國家會有總體的頂層設計,把目標分解到行業、地方,而且在實現過程中會加強監督和考核。此外,還會在宏觀層面開展相關試點,比如碳中和先行示范區、氣候投融資試點等。

國家會開展一些“減碳”重點行動,比如推廣可再生能源、節能與能效提升、低碳交通與綠色出行、產業園區低碳化轉型、深化碳市場建設等;也會開展一些“負碳”重點行動,通過負排放的技術比如生態系統的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把沒有辦法避免的碳清除,最終實現零碳。

同樣,在微觀層面,國家相關部門也會出臺政策鼓勵碳中和試點,比如企業碳中和、大型活動碳中和、個人碳中和與碳普惠等。總之,以上這些都需要大量基礎性工作做支撐,包括建設排放數據體系,監測體系,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等,這其中還涉及到各個參與方的能力建設、國際交流合作等。  

在整體框架底下分析企業應該“怎么做”,就需要看清企業所處位置、壓力源以及市場環境。企業的行動步驟大致為:一、摸清家底,進行碳的核算與盤查,監測碳排放情況。二、戰略選擇,即制定企業碳達峰碳中和計劃、明確重大減排節點,高站位推動碳轉型。三、行動支撐,即落實碳減排行動,從生產鏈全周期分解減排要求,保障轉型效果;參與碳交易,推動碳減排落實。最后是品牌建設,涉及到商業性、市場化的舉措。

碳底摸查:企業層面的碳排放范圍包括,范圍一直接排放,范圍二外購電力熱力間接排放,范圍三其它間接排放,如如員工通勤、上下游產品生產排放。不同類型的企業,范圍三涵蓋的內容、邊界不太一樣。因為范圍三的排放涉及太多外部數據,管理起來難度巨大,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在核算碳排放時只計算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但一些擁有多年碳管理經驗的企業(如蘋果等)也會將范圍三排放納入到管理范圍以內。

戰略引領:制定戰略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政策約束分析。企業要考慮是滿足國家政策就可以了,還是要滿足區域政策。不同區域政策不同,企業面臨的約束也不一樣。另外,市場準入條件不一樣,內向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也會有不一樣的壓力。最后,供應鏈碳中和、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服務的傾向,都是戰略制定中需要考慮的關鍵信息。第二,行業位置分析。同行水平怎樣?上下游排放要求如何?所在區域的排放如何?這些都很關鍵。第三,戰略選擇。要引領還是追隨?處于行業不同位置的企業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些企業可能不求引領,只要保持相對競爭力就行,而有些更有雄心的企業則需要選擇引領戰略。

邁向碳達峰、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以及特點制定階段性目標。通常來講,第一階段是確定碳達峰峰值以及年份;第二階段是部分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目標(范圍1和范圍2排放);第三階段是100%或者部分實現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可能包含范圍3排放)。這些分階段目標的設定原則與之前提到的內外部形勢以及企業所受到的壓力都有關系。

行動支撐:企業碳中和整體行動包括兩方面:一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二實施碳中和。實現零碳,就是排放的“源”跟“匯”達到平衡,一般企業的用能、用電、運輸以及建筑都會納入到碳排放里,而碳匯則通常需要企業去購買一些農林業的碳匯、綠證等。

企業的碳排放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包括碳排放的監測、核查、報告。二,被納入碳市場的企業需要進行碳資產管理,包括ccer置換、綜合履約方案、碳金融、配額管理等。第三,能力建設。企業要構建自己的制度體系,相關工具和人才隊伍建設。

需要強調的是,碳資產管理的概念是從碳市場要求而來,現在其范圍應該進一步擴大,不僅是圍繞碳市場履約,還要看投融資。投資企業要清楚各行業排放情況,這樣投出去的錢才不會面臨政策風險、轉型風險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災害影響等。

當以上內容理清后,企業就需要選擇“怎么干”。比如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可以選擇調整產業結構、節能和提高能效、清潔化、電氣化。在增加碳移除方面,可以選擇攤捕集利用與封存、林業碳匯、生物質碳捕集與封存、直接空氣捕集等。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