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排污權交易“門可羅雀”碳配額履約“臨陣磨槍”

2014-9-26 14:4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排放權是指控制一定區域內溫室氣體、主要污染物等的排放總量,再將其劃成配額分給不同的排放單位形成的權利。排放權交易建立在“排放有償”的理念之上,通過排放配額的交易流轉實現總量控制的目標。排放權交易制度將對環境有影響的排放物量化成指標并賦予其資產屬性,以市場的手段有效地實現環境保護。

  排放權交易起源于美國上世紀70年代制定的《清潔空氣法》中對排污權交易作出的立法性規定。我國的排放權交易也是從污染物排放權(即排污權)交易開始的,自2007年起,國家有關部門先后批復了天津、江蘇等11個省(市)成為國家級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一些省份也自行選擇部分市(縣)開展試點,交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掛牌。

  但總體上看,許多地方的排污權交易零散冷清。上海、北京、天津于2008年先后建立了環境交易平臺,前兩者至今沒有排污權交易;成立于2011年6月的成都環境交易所因一直沒有交易甚至面臨被整合;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也僅完成了一筆交易。

  據了解,各地的排污權交易大多是由政府協調完成的“拉郎配”,市場機制尚未完全發揮作用。

  碳排放權交易起步相對較晚,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北京等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3年因有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5個試點先后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而被業內人士稱為我國碳交易元年,隨后的2014年,除了湖北、重慶相繼開啟試點之外,前5個試點更是經歷了首次履約。

  碳配額履約是審核機構對控排企業進行審核,將其實際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所獲配額進行比較,配額有剩余的可以出售或者留到下一年使用,超排的必須在市場上購買指標,從而使各企業實際排放總量不超過約定值。各試點的交易管理辦法中都對企業的履約期限作出了明確規定,然而,在實際履約中,除上海與深圳,其余3個試點的履約期均向后推遲。

  北京發改委將原定的6月15日推到6月27日,廣東省同樣將履約期限從6月20日推到7月15日。而天津則先后兩次推遲履約期,從原定的5月31日一直推到7月25日。
  與推遲履約期相伴的是企業碳交易的“臨陣磨槍”。根據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公開數據計算,天津2013年碳配額共交易約105.7萬噸,其中有89.4萬噸是在不到兩個月的履約期內成交的,占總成交量的近60%;無獨有偶,截至6月30日,深圳交易碳配額約152萬噸,而其中有107萬噸是在6月9日至6月30日內完成的,占比超過70%。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