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
北京舉辦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
鋼鐵發展
論壇”上,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表示,國家相關部委近期開展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研究,正在編制《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據了解,該方案經過多次內部討論會,于2020年12月完成初稿,并先后組織多次外部討論會,形成修改完善稿,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作為支撐單位參與相關工作。
在行業達峰目標上,李新創介紹,2025年前,鋼鐵行業實現
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
根據前述行動方案,鋼鐵行業碳達峰和降碳行動的主要舉措包括:一、推動綠色布局。主要是優化產業布局、嚴禁新增產能,加大綠色物流,推廣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做強綠色低碳產業。二、
節能及提升能效。主要是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提高余熱余能自發電率,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三、優化電能及流程結構。主要是原燃料結構優化,加大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四、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主要是區域能源整合,固廢資源化利用,推動鋼化聯產。五、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主要是氫能冶煉,氧氣高爐及非高爐冶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六、制度建設和
政策體系支撐。主要包括碳
減排目標、碳
市場、標準體系、技術創新、氣候投融資、能力建設等。
李新創介紹,依據粗鋼產量峰值預測方法——人均粗鋼表觀消費量預測法,未來幾年中國人均粗鋼消費量峰值將處于較高水平。截至2020年,中國人均粗鋼量僅為10噸;相比之下,美國、日本人均粗鋼量分別達到25噸、45噸左右。
這意味著,對中國鋼鐵行業而言,未來
碳減排議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根據冶金工業規劃院的數據,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粗鋼生產和消費國家,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鋼鐵以高—轉長流程生產工藝為主,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60%以上,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15%。
李新創介紹,從行業層面,鋼鐵是需要率先實現碳達峰的工業領域之一;從地方層面,鋼鐵是各省、市推動碳達峰的重點行業。從不同層面看,鋼鐵行業均是碳達峰和
碳中和的重點關注領域。
“鋼鐵行業在碳達峰行動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是率先落實碳達峰的最重要行業,是地方落實碳達峰的關鍵環節,也是搶占技術創新至高點的重要領域。”李新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