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入2021年重點任務,還要求各行各業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如何解決“碳達峰”、“碳中和”這一目標和愿景,目前全國范圍內針對這一目標的執行情況如何?
林殷: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已成為全球共識,它不僅僅是一個科學
問題,更是一個政治、經濟問題,是各國發展空間的角逐和展現大國擔當的國際舞臺。為實現“巴黎協定”關于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 “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趨勢,全球有約1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努力實現到2050年溫室氣體凈排放為零的目標。我國在國際上雖沒有強制
減排義務,但自從超過美國成為第一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之后,已三次發出自主減排承諾。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詞”。2021年1月14日,上海市提出了全市的具體碳達峰目標:“2025年
碳排放總量力爭達峰。著力推動
電力、
鋼鐵、
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
節能降碳”,該目標早于全國目標5年。與此同時,
江蘇省、
河南省、
山西省、
海南省、
福建省、
吉林省等十余個省市先后提出開展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