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派 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正在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
碳排放85.5%來源于能源活動、15.4%來源于工業過程,剩下一小部分來源于農業等。其中,在能源活動中,非化石能源碳排放比重達到15.3%。實現
碳中和將深刻地改變國內目前的能源結構、工業生產和消費方式。
低碳
減排,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是關鍵。關鍵性挑戰包括,為實現低碳新能源大規模并網,交流網架薄弱;新能源出力造成
電力流變化頻繁,電網運行和調度難度大;電、熱、煤、油、汽等綜合能源運行相對獨立,協同規劃與運行能力不足,等等。
所謂“碳達峰”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要在2030年前達到頂點,此后便要開始下降;“碳中和”,即溫室氣體凈排放為零,即通過植樹造林和碳捕捉等方式抵消全部的溫室氣體排放。
“碳達峰”是基礎前提,要盡早實現能源消費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費達峰;“碳中和”是最終目標,要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過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術,實現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
國家電網于3月1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通過供給側結構調整和需求側響應“雙側”發力,解決“雙高”“雙峰”
問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實現“雙碳”目標,關鍵在于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在能源消費側全面推進電氣化和
節能提效。
在能源供給側,堅持和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控制能耗強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在能源消費側,大力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將電氣化納入行業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和生態環保考核指標體系,提高各領域電氣化普及率;在電網建設運營環節,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清潔高效地配置一定規模的火電等常規能源。
“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應調整新能源發展管理方式,實現從規模化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提高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在全社會形成新能源消納合力,促進電力結構調整。
受國家電網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消息的刺激,3月2日,A股三大指數高開后回調,碳中和相關概念股逆勢上行,電力、環保、特高壓等板塊齊漲。
分析人士表示,能源革命下的投資主線,新舊產業皆有可為。既會讓綠色能源有進一步的擴展空間和提高使用效率的方式,會為風能、太陽能等相關新能源產業的產能擴張、利潤增長都帶來長期的基本面的支持。同時,嚴格的環保標準會倒逼高耗能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塊相關行業的龍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