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介紹及發展趨勢前瞻

2021-3-4 20:26 來源: 德恒律師事務所 |作者: 沈莉莉 童彤

一、碳排放權交易概念簡介

排放權交易的概念,來源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提出了以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的前提是市場主體自愿或強制承諾的排放額度限制。因排放額度與企業實際排放量之間可能產生的不匹配,故碳排放權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上發生流動和交換,產生經濟效益。該利益驅動能夠促進企業不斷優化生產結構,增大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的減排力度,并達到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

2020年12月21日,在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再次強調了我國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排放與吸收完全抵消)的目標。在“全面深化能源體制改革”一章中,白皮書著重強調了對于節能低碳激勵政策的不斷完善,并明確將積極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此舉展示了國家將以創新的姿態,繼續進行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以此助力節能減排

二、中國的立法探索與現狀


三、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特點

(一)交易場所:全國交易系統與試點地區交易所相結合

自2013年底至2014年初,全國已建成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重慶碳排放權交易所這七個試點地區交易所。經過近十年的實踐,如今正逐漸從試點地區走向全國性碳市場。自2021年2月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及其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并從重點行業電力行業開始,與各試點地區的碳市場開始逐步銜接。

雖然各交易所的具體規定存在差異,但大體上,碳排放權交易均屬場內交易行為,須向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信息報告,并接受其核查。配額交易多采用公開競價、協議轉讓等方式。另外,各交易所對相關主體在一個履約周期內最多可以使用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下稱“ccer”)約定了比例上限。

(二)交易主體:行業要求與排量要求相結合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不向所有主體開放,滿足以下條件的溫室氣體排放單位,才可被列入國家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下稱“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由國家分配碳排放配額,并參與交易:

(1)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

(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1。

即被列入該名錄的排放單位需要同時滿足行業要求和排量要求。

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生態環境部報告,向社會公開。一般排放單位也可以申請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需自行提交申請,并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核實。

存在以下情形的,相關單位應被移出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1)連續二年溫室氣體排放未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

(2)因停業、關閉或者其他原因不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不再排放溫室氣體的2。

除了重點排放單位以外,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也可以通過申請及審核,成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

就全國層面和試點地區層面的銜接問題,如果是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則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再參與試點地區層面的市場;其余僅被納入試點地區排放名錄的單位,仍舊參與試點地區層面的市場。

(三)交易標的:排放配額與自愿減排量相結合

可以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標的由兩部分組成:國家分配至各重點排放單位的排放配額,以及CCER。

1.排放配額

每一個履約周期內,由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總體要求,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與分配方案,并分配至各重點排放單位。分配以免費的行政劃撥形式為主,也可以根據國家的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比如廣東、深圳和湖北就采用了拍賣競價的形式,有償發放部分配額。

通常分配的排放配額會低于企業的歷史排放值,以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不斷優化。如果企業的實際排放高于配額,則需要去市場上購買其他企業過剩的排放配額,或者CCER,否則將面臨極高的罰金。

2.CCER

CCER是中國境內的碳減排項目經政府批準備案后所產生的自愿減排量。顧名思義,CCER需要經過項目審定、注冊、評審、檢測、核查核證、簽發等一系列復雜的流程,方能進入市場交易。

根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http://CDM.ccchina.org.cn/ccer.aspx)的公開信息,已備案的項目多為農村沼氣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有關CCER的最近的法律法規是由國家發改委于2012年6月印發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之后,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17年第2號公告,宣布正在組織修訂《暫行辦法》,即日起暫緩受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申請。待《暫行辦法》修訂完成并發布后,將依據新辦法受理相關申請。

四、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簡介

目前,世界范圍內正在運行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共21個,覆蓋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其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下稱“EU ETS”)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也是全球范圍內涉及排放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影響力最強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覆蓋所有歐盟成員國及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從EU ETS較為成熟、完善的交易規則中,可以參考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未來發展。

(一)核心機制:總量控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

按照行業設定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體上限,納入限排名單的企業可以獲得一定額度的免費配額,或通過拍賣有償獲得配額。實際排放超出其配額的企業,則不得不購買或參與拍賣購得額外配額,否則會招致行政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

從2013年開始,EU ETS的排放總體上限已在逐年遞減。

(二)區分行業和階段,調整免費配額與有償配額占比

EU ETS從開放至今分為四個階段:2005年至2007年為第一階段,2008年至2012年為第二階段,2013年至2020年為第三階段,2021年之后為第四階段。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配額大多是以免費形式發放。到了第三階段,拍賣成為默認的發放形式,僅在工業領域仍有免費配額,且免費配額的比例最高不超過43%。

(三)多種排放權交易形式并存

1.現貨交易:即交易結算(付款和交貨)即時或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現貨日期一般在成交日期(同意出售之日)后的兩個工作日內;

2.期貨交易:即雙方按照當天約定的價格(期貨價格或履約價格)買入或賣出規定一定數量的碳單位,交割和付款發生在特定的未來日期,即交割日。期貨交易在場內(交易所)進行;

3.遠期交易:即雙方在出售時已達成一致,但交割和付款發生在較晚的日期。與期貨交易不同在于,遠期交易是非標準化的場外交易。

除此之外,還有掉期交易、期權交易等多種交易形式。

(四)配額可存儲或借貸

從第三階段開始,EU ETS允許配額在一個階段內跨年度存儲和借貸。換言之,因為每一履約年度的配額發放和配額清繳的時間點之間存在間隙,故一個履約年度內未用完的額度可以留到下一履約年度使用,下一履約年度的額度也可以預借一部分至上一履約年度使用。

五、發展趨勢前瞻

2020年下半年以來,各類文件的出臺,顯示出中國正在加緊建設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發電行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行業,被首先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開始實行交易。相信此舉將能夠有效推動發電行業淘汰低效的燃煤電廠,促進發電行業的低碳轉型。

但是,就現階段而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七個試點地區存在的銜接問題還亟待解決。除了發電行業已經直接劃入全國市場統一管理,部分試點地區還覆蓋了除全國規定行業以外的行業,如公共建筑和服務業,這些行業的交易還缺乏全國性的統一管理;各試點地區的交易主體準入門檻,即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求,也與全國規定存在差異。可以預見,在短期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試點地區仍會處于共存的狀態。

相信在將來,我國相關政策制定機構將會依據中國國情,不斷改革、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規定,同時吸納、借鑒國外的相關實踐經驗,不斷發揮市場化資源配置的功效,加速相關控排行業實現碳達峰,以創新手段助力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達成。

文中備注:
[1]《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八條。

[2]《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一條。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