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
1.加快構建堅強智能電網。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支持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并網消納。在送端,完善西北、東北主網架結構,加快構建川渝特高壓交流主網架,支撐跨區直流安全高效運行。在受端,擴展和完善華北、華東特高壓交流主網架,加快建設華中特高壓骨干網架,構建水火風光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提高清潔能源接納能力。
2.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將持續提升已建輸電通道利用效率,作為電網發展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十四五”期間,推動配套電源加快建設,完善送受端網架,推動建立跨省區輸電長效機制,已建通道逐步實現滿送,提升輸電能力3527萬千瓦。優化送端配套電源結構,提高輸送清潔能源比重。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十四五”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
3.保障清潔能源及時同步并網。開辟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綠色通道”,確保電網電源同步投產。加快水電、核電并網和送出工程建設,支持
四川等地區水電開發,超前研究
西藏水電開發外送方案。到2030年,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
4.支持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發展。為分布式電源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費服務。加強配電網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滿足分布式清潔能源并網和多元負荷用電需要。做好并網型微電網接入服務,發揮微電網就地消納分布式電源、集成優化供需資源作用。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分布式光伏達到1.8億千瓦。
5.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加強“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在能源
電力領域的融合創新和應用,促進各類能源互通互濟,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支撐新能源發電、多元化儲能、新型負荷大規模友好接入。加快信息采集、感知、處理、應用等環節建設,推進各能源品種的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