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達沃斯世界經濟
論壇上宣布,歐盟將從2021年開始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碳關稅。2020年3月,歐盟委員會啟動了有關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公眾咨詢程序,邀請公眾就歐盟針對特定產業進口產品設定碳價格并征稅提出意見建議。歐盟委員會計劃于2021年第二季度提出有關立法建議。如果可能,碳關稅將在2022年開始實施。
碳關稅的提議在歐盟和美國都已經討論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在特朗普政府期間,美國政府對氣候
問題不重視。但是,拜登當政以后,氣候問題成為了美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是美國氣候領導力委員會(Climate Leadership Council)的創始成員,該委員會是一個跨黨派的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的組織,其首要主張是征收碳稅。這個組織的一個主張是,每噸
碳排放征收40美元碳稅,在此基礎上以后逐步提高。同時為了防止碳排放向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轉移,該組織也支持碳關稅。另外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也在考慮引入碳關稅。
在以往的討論中,碳關稅是否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碳關稅是可以按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來征收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碳關稅不是一種關稅,而是一種進口環節稅,對進口商品征收一個碳邊境調節稅,但其水平不高于對國內產品征收的碳稅,這有可能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有可能符合針對國內稅的國民待遇要求。當然,這里的關鍵是對進口商品碳排放的計量以及碳關稅的征收方法。這也是相關制度建立與推行過程中會遇到的最大的技術性困難。
毫無疑問,如果碳關稅制度在世界上逐漸推廣開來,這會對全球貿易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產業,例如金屬冶煉、
化工等,各國碳關稅可能會對這些產業先行實施,因此這類產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影響。這對各國的產業結構變化以及證券
市場也都可能會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