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及途徑

2021-2-16 15:32 來源: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作者: 胡鞍鋼

從相對減排目標到絕對減排目標


2009 年9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時首次提出中國2020年相對減排目標,即爭取到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 年增加4000 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同時,他也指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承擔超出我國能力或發展水平的絕對量化減排指標[3] 。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并為達成《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重要貢獻。

2014 年11月和2015 年9月,習近平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兩次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中美兩國各自2020 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根據這些聲明,2015年11 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的首腦峰會上,代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闡述了對巴黎氣候大會的期待以及對于全球治理的看法。中國第二次提出2030年相對減排行動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 億立方米左右。印度在COP21 巴黎氣候協議上承諾,到2030 年將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33% ~35%,明顯低于中國的相對減排承諾。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2017 年,周大地、何建坤、齊曄等研究明確提出,中國完全可以做到超額和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的GDP能耗下降和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預計至2020 年,中國能源強度可以比2005 年下降約50%,甚至更高,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峰值[4]。這為決策者提出的新目標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若全球氣溫升溫不超過1.5°C,那么在2050年左右,全球就要達到碳中和;若不超過2°C,則2070年全球要達到碳中和。這成為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時間點,所剩時間只有30 ~50 年。為此,發達國家在碳排放已持續下降的過程中,均選擇了2050 年的時間點,而中國在尚未達到碳排放高峰的情況下,做出2060 年前達到碳中和的政治承諾。

政治承諾見之于國家治理實踐。到201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 年分別下降約18.2%和48.1%,已超過了中國對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 年下降40%~45%的目標,基本扭轉了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也明顯優于同期印度碳強度下降20%。此外,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從2005 年的7.4% 提高到2019年的15.3%;可再生能源總消費量占世界比重從2005年的2.3%上升至2019年的22.9%,已經超過美國比重(20.1%);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了4 500 萬公頃,森林蓄積量也增加了51億立方米。當今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共識。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為此,中國帶頭于2020年9 月第三次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標。

2020年12月12 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新目標,到2030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 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1] 。這是世界上最為雄心勃勃的“2030 中國減排目標”,將帶動全球減排提前達峰,并發動空前未有的全球性綠色能源革命,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世界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發揮全球領導作用。

本文導航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