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觀中國 | 歐洲專家:中國正積極兌現“碳中和”承諾

2021-2-3 12:10 來源: 中國日報 |作者: 龍迪


導讀:《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于2月1日起施行。中國自2020年宣布將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來,已陸續發布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規,促進承諾的兌現,如推動建立全球最大碳市場,協調氣候環境與生態保護,幫助中國企業實現“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等。

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力爭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隨后,中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聲明,包括《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等,預計今后還會出臺更多的政策措施。生態環境部還宣布,將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立法并制定全國碳排放上限,要求每個省,甚至每個大企業都要設定自己的達峰目標,將碳排放因素納入環境績效考核,并為海外投資制定更嚴格的環境和氣候標準。

中國已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氣候轉型,但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需要所有相關部門做出重大變革,需要全社會采取一致行動,轉型已經刻不容緩。

嚴格執行

在2030年之前,用絕對排放上限目標取代目前衡量單位GDP碳排放的碳強度目標將意義重大,也更容易按省份和地區細分。而且這種方法也更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更易于理解,更能與其他國家的做法保持一致。

有了上限目標還需要嚴格的執行。短期來看,可將排放上限目標納入環境督查體系。省級領導在區域規劃和新開發項目審批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如果能把碳排放限制列為績效考核的硬指標,各級政府勢必會將氣候轉型作為重點工作領域推進。

將應對氣候變化寫入法律也是一個關鍵舉措。除了將氣候因素納入其他重要法律之外,生態環境部還呼吁制定一部專門的氣候變化法,更好地厘清各政府部門的責任分工,并為碳價和碳排放交易等關鍵政策性工具搭建一個必要的法律框架。這部法律還應加強氣候信息的披露,促進公眾在規劃和建設中的參與,為推動氣候治理現代化奠定基礎,也為后續執法打下更堅實的法律基礎。

最大市場

今年年初,《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對某些行業的排放設定了上限,允許企業按照市場價格交易排放配額。雖然在初始階段僅有電力部門履約,但一旦全面施行,即使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也會在這個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在面前黯然失色。

未來幾年,水泥鋼鐵化工、鋁和有色金屬、石化航空等碳密集型行業將陸續加入履約陣營,中國的碳市場將變得越來越強勁。雖然預計起步價會相對較低,但一旦全面收緊排放上限,碳價應該會快速上漲。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實施“影子價格”,為迎接未來更高的碳價做好準備。這也顯示了高排放投資不僅對氣候不利,還存在財務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成為擱淺的資產。

要讓《管理辦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離不開嚴格的排放監測和信息披露,這也將有助于公眾更好地了解實際排放量。事實上,《管理辦法》從最初起草到最終出臺,最大的修改是新增了企業必須向公眾披露排放數據的規定,這將進一步促進合規。

協同效應

在《管理辦法》發布一周后,《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也頒布了。該文件明確了氣候變化和自然之間的聯系,并表示中國將通過新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保護超過1/4的國土。該政策旨在促進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協同效應,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在此方面做出規定的國家之一。

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和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今年即將召開之際,出臺這樣的政策可謂恰逢其時。

國際進展

中國率先作出碳中和承諾,勢必將帶動氣候行動方面的一系列積極勢頭。其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重大進展還有: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剛剛宣布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不在該協定中的國家),日本和韓國宣布不再在海外投資燃煤發電,巴基斯坦宣布將不再批準新建任何的煤電廠。

國際上一系列積極的進展讓人們再度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綠色海外投資上。2020年10月,中國出臺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這是繼習主席此前承諾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之后,首份明確金融機構在海外投資中需要緩解氣候風險的官方文件。

之后不久,生態環境部成立了一個專門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并發布了一項國際聯合研究,為中國的金融機構在投資時應參照的環境和氣候標準提出了建議,如煤電項目應被列入投資排除名單等。如被采納,這將是中國在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自宣布力爭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積極行動,在2021年開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預見,在格拉斯哥和昆明的兩次大會召開之前,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氣候和環境方面的好消息。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