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國內金融機構和各大企業通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可以幫助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把握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機遇。
2021年1月初,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我國提出的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div>
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不僅僅需要從工業、科技等角度入手,還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如何推廣低碳理念與生活方式也是一項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
在國家
政策推動下,國內不少企業提出自己的減碳目標。周杰俁分析稱,大企業投資低碳相關行業企業或持有低碳相關資產可以有效推動科技進步、行業發展和項目落實,同時也可以起到引領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各類企業與金融機構在低碳轉型方面起步早,促進更大范圍
減排。例如,博世集團提出2020年實現碳中和、蘋果公司提出2030年實現零
碳足跡、微軟提出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奔馳提出2039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等。
周杰俁認為,預計未來國內金融機構將更多關注
碳金融市場。國內各大企業進軍碳金融市場,客觀也要求市場監管與時俱進,未來需要嚴格管控投機行為,讓碳金融市場真正為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服務。
雖然各國設定氣候目標不同,但共同點是基于當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和未來將氣候變化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共同愿景,我國設定“30·60目標”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戰略思想的踐行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