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有利因素
三大有利因素
不過,綜合分析來看,屋頂資源的解決方面,也有不少積極跡象傳來。
首先,在盤活資源方面,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更大的作為。近日,由于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的親自調研,“嘉興模式”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從其“嘉興模式”的實質內容來看,更多強調的是政府的引導作用。這正在被許多地方政府效仿——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統一屋頂資源的開發。
在這種模式下,區域內的龍頭企業在獲取資源上面,可能會優先受益。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認為,在屋頂資源方面,主要涉及合同模式、租金如何支付等
問題。
其次,在二氧化
碳排放被納入政績考核的大背景下,可能會倒逼一些工業企業將屋頂資源最大化地利用起來,這無疑將增加資源存量。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考核評估辦法》的考核要求,在目前的權力機構運行模式下,地方政府很可能會將政績考核壓力分解并轉移到相應的企業,尤其是那些高耗能企業。這樣的結果,會促使許多高耗能企業增加對光伏電站的積極性,由此將有盡可能盤活其現有的屋頂資源。
從以往的信息來看,許多高耗能企業對利用其現有屋頂資源建設光伏電站是存在著較大的興趣的,目前的關鍵,則是要增加對這部分群體的光伏知識普及,并盡可能找到更為簡潔的涵蓋項目審批、建設、后期管理等一條龍式的商業模式。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既有建筑面積超過400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占70%,工業建筑占15%,公共建筑占15%。
從數據上看,盡管工業建筑所占比例不大,但結合收益率以及用戶需求來看,工業建筑光伏屋頂項目可能是最具
市場爆發力的部分。
再次,對于現有的光伏電站投資的相關方,包括地方政府、投資者等,則應該轉變觀念,摒棄一味追求項目規模的思維。
其中更為關鍵的是,地方政府應該摒棄政績觀,并對不符合這一理念的
政策進行調整。尤其是應該修改那些只鼓勵大型項目的扶持政策,以做到對大小項目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