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海碳”,努力建成國際碳金融中心
1月5日,生態環境部印發《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這意味著全國碳
市場建設和發展進入新階段。
實際上,早在7年前,上海就開始了
碳交易的探索之路。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的信息,自2013年底試點碳交易以來,7年間累計交易量達1.55億噸,其中上海配額交易有4500多萬噸。
上海正在努力建成國際
碳金融中心。上海的人才優勢和科創優勢可以加速孵化
節能降碳關鍵技術創新,也有助于碳金融迅速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體系之中,打通降碳環保領域的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在原有“上海金”“上海油”的基礎上,打造“上海碳”,增強上海輻射全國的碳金融服務功能。
市政協委員楊守業、唐頤等一同建議,利用臨港新片區的海洋高科技和風電產業能源發展特色,率先在此建立
碳中和示范區,建設區域碳交易試點,同時培育示范區綠色碳金融服務體系。
趙柏基委員建議,在促進碳交易平臺建立的同時,應制定相關
政策和標準,支持綠色投資,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和公眾一起參與扶持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