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碳市場2020年度總結: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穿云箭

2021-1-23 11:57 來源: 環境投資聯盟


碳中和已然成為碳圈2020年度熱詞。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使中國煤炭、鋼鐵、可再生能源等多個行業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也讓人們重新審視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2021年是實現碳中和目標倒計時的開始,也是步入一個更加繁榮多變、綠色可持續的新時代的起點。碳交易市場作為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手段,已在全球29個大大小小的司法管轄區運行[1],可成為中國碳中和目標達成的有效工具。本文將對2020年度中國碳市場進行總結,并對未來碳中和背景下,中國碳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做一展望。


01碳市場政策端不斷發力,助推中國碳市場發展

雖然由于年初疫情的影響,碳市場建設進程受阻,但在疫情好轉復產復工后中國碳市場利好政策不斷推出,為全國碳市場啟動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9月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促進中國碳市場建設,電力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塵埃落定,將盡快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十四五期間中國碳市場將盡快納入鋼鐵、水泥化工等其他重點行業。


(1)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將加快中國碳市場建設進度

碳中和目標多次被提及,彰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決心。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后在各大國際會晤中多次提及2060碳中和目標(見圖1),彰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2020年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講話,宣布將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2億千瓦以上”。在2020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入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

一,而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被列為實現該重點任務的主要途徑之一。

碳排放交易可為上述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碳交易通過“污染者付費”原理將碳排放的負外部性內部化;同時在總量控制前提下,減排成本低的企業會極力進行最大數量的減排,而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則會在碳市場購買配額,企業在市場上買賣配額,由市場決定價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另外,通過設置減排量抵減機制,為碳匯、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節能低碳行業發展;此外碳交易培養企業、機構和個人的交易意識,易于形成全社會減排的氛圍,促成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2)氣候變化投融資指導意見出臺為碳市場建設奠定頂層設計基礎

《氣候變化投融資指導意見》出臺從六層面引導和支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活動。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從加快構建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與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引導和支持氣候投融資地方實踐、深化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強化組織實施六方面貫徹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投融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作用,對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促進作用,對綠色低碳發展的助推作用。

《指導意見》給碳市場建設定下穩步推進、管控風險、適度金融化的基調。《指導意見》中提出要“穩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不斷完善碳資產的會計確認和計量,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風險管控機制,逐步擴大交易主體范圍,適時增加符合交易規則的投資機構和個人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機構及資本積極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序探索運營碳期貨等衍生產品和業務。探索設立以碳減排量為項目效益量化標準的市場化碳金融投資基金。鼓勵企業和機構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考量未來市場碳價格帶來的影響”,體現了中國碳市場的建設要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穩步推進并最大程度發揮碳市場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持作用。


(3)全國碳市場配套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全國碳市場多項配套制度出臺,為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交易保駕護航。2020年11月,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該《管理辦法》相比于2019年4月公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來講,雖然在法律層級上從行政法規降為部門規章,但對全國碳市場的啟動仍具重要意義。《管理辦法》制定了重點排放單位準入標準——覆蓋行業內年溫室氣體排放超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煤)的企業及其他經濟組織;明確了配額分配方法——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償分配比例;規定了碳核查的主管部門和核查方式——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以“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開展重點排放單位碳核查工作;確定了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抵消條件——CCER抵消不超過5%的經核查排放量,且CCER應來自重點排放單位組織邊界外的減排項目。

2020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征求意見稿),隨后在2020年12月30日正式公布該方案,并一同公布《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全國共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將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方案》將發電機組分為四類,針對不同類別的機組設定相應碳排放基準值,按機組類別進行配額分配。《方案》還明確2019-2020年配額實行全部免費分配,并采用基準法核算重點排放單位配額量。在配額清繳工作中設定配額履約缺口上限為20%,即當重點排放單位配額缺口量占其經核查排放量比例超過 20%時,其配額清繳義務最高為其獲得的免費配額量加20%的經核查排放量;而對于燃氣機組,配額清繳的數量不得超過其免費配額的獲得量。


(4)各省市進行碳市場個性化探索,為全國碳市場提供地方實踐

中國試點碳市場從2013年相繼啟動交易以來,根據當地節能減排實際情況,對碳交易機制進行個性化探索,在交易機制設置、配額分配方法、CCER抵消機制、系統運行設置、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積累地方經驗,供全國碳市場參考。其中,廣東碳市場交易活躍,機構投資者表現搶眼,且廣東碳市場針對不同行業進行不同比例的配額有償分配嘗試,2020年度廣東碳市場電力企業免費配額比例為95%,鋼鐵、石化、水泥、造紙企業的免費配額比例為97%,而航空企業則100%免費分配,探索在同一碳市場下對不同行業的節能減排力度進行調整,以更好發揮碳市場推動行業低碳轉型目標達成的作用。

2020年其他省市也進行了碳市場交易機制的探索。2020年6月,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公布《遼寧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沈陽市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該《工作方案》中制定了沈陽市試點工作的整體路線圖,規定在2020年12月啟動運行沈陽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總體目標,并要求到2022年沒實現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穩定運行,覆蓋范圍擴大至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公共建筑等領域;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各行業、具有老工業基地特色、健康平穩運行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02中國碳市場市場表現

2020年中國試點碳市場交易量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由于交易價格的上升導致交易額與2019年基本持平。廣東碳市場繼續領跑試點碳市場交易量及交易額,試點交易規模差距仍存,交易價格進一步拉開差距。各試點在體系設定和交易運行層面積累經驗,通過實踐比較驗證不同政策的適用性,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經驗和基礎。

(1)疫情影響下各試點碳市場交易量較去年有所下降,交易額基本持平

2020年中國八省市試點碳市場共成交配額約5683萬噸,相比去年下降近20%;但總成交額約15.62億元,與去年總成交額相差甚微。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各試點碳市場碳配額價格整體上相較于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從而彌補了交易量下跌造成的總成交額減少。2020年北京碳市場的平均碳價位于八試點高位,個別交易日的成交價格甚至超100元/噸。重慶碳市場2020年的碳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成交均價從去年的不足10元/噸上漲至20元/噸以上,早在2019年年底,重慶碳市場配額價格已經有抬頭趨勢,只是由于全年配額價格偏低且2019年交易量大部分集中在前三季度,造成全年均價偏低。


(2)試點碳市場間仍存在較大交易規模差距

廣東碳市場配額交易量和交易額繼續領跑試點碳市場。在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方面,廣東碳市場繼去年領先其余試點碳市場后,2020年繼續占據領先地位。在成交量方面,廣東碳市場2020年共約成交3154.73萬噸配額,占試點總成交量約56%;成交額方面,廣東碳市場2020年共計完成80377.74萬元成交額,占試點總額的半數以上。重慶碳市場雖在成交量和成交額方面雖比去年均有了倍數級增長,但整體成交規模仍位于試點碳市場之末。


(3)疫情影響下多試點交易峰值出現在2020年下半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除廣東碳市場外,其余各試點碳市場在2020年上半年交易量均不活躍,多個試點甚至出現數日無交易的情況。相比之下,廣東碳市場交易較活躍,但也存在下半年行情優于上半年的共性。2020年下半年,隨著中國疫情形勢逐步好轉,且各試點履約期集中來臨,試點碳市場交易量在6月份后開始逐步回升。值得關注的是,在2020年9月中國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標后,多個碳市場隨即出現了交易小高峰,這一現象體現了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碳市場的提振作用。


(4)試點市場碳配額價格差距繼續拉大

2020年各試點碳價差距進一步拉大。2020年北京碳市場平均碳價為91.81元/噸(見圖3),仍處試點價格最高;2020年試點碳市場平均碳價最低為福建省,17.34元/噸,而其余6省市的碳價則落在20-40元/噸區間內。從試點碳市場2020年碳價走勢看,各試點碳價的波動性較大,如北京市場最高值可超百元每噸,而最低值也曾下探到63.5元/噸,而深圳碳市場價格也從年初的個位數最高漲到42.27元/噸。較大的波動性給市場帶來挑戰和機遇,也對市場的有效性帶來挑戰。


03碳市場政策端不斷發力,助推中國碳市場發展

當前正值中國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勢必會影響中國十四五規劃甚至更長遠的發展規劃。碳中和背景下,中國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需要做出快速低碳轉型,才能緊跟時代發展,早日實現凈零排放。碳市場可在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穿云箭。面對未來潛在的不確定性和由此產生的新機遇與挑戰,本文對中國碳市場的發展做以下展望。


(1)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碳交易市場這一經濟手段已經在全球進行應用,對世界許多經濟體的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最為成熟的歐盟碳市場已進入到第四階段,前期經驗可為中國碳市場提供借鑒,且試點碳市場自2013年啟動運行以來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實現控排企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下降。國際國內雙重經驗為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提供強有力保障,應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盡快納入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發揮碳市場控制碳排放、促進低碳轉型的作用。


(2)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建設中國特色碳市場

與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已經碳達峰且碳排放逐年下降的國情不同,中國的碳排放仍處于上漲趨勢,因此在借鑒歐美先進經驗時需充分考慮中國經濟發展、行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基本國情,并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循環新經濟發展等宏觀經濟政策相協調,統籌建設中國碳市場,兼顧眼前與長遠,效率與公平,不斷對碳市場機制設置的關鍵問題如配額分配方法、免費分配比例、機構準入要求、減排量抵消政策等,使中國碳市場更好的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國際氣候外交。


(3)適當進行碳金融創新,增加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

中國試點碳市場的碳金融創新不足,碳金融產品規模有限,機構投資者對碳市場的參與度待加強。提升碳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既能充分發揮碳市場支持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的作用,又能提升市場人氣,增加投資者信心。建議適度進行碳金融產品創新,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適時引入碳期貨、碳期權等碳金融工具,發揮金融衍生品的功用,擴大市場規模,激發市場活力,培育責任投資者。


(4)加強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促進低碳行業發展

相比于碳稅機制,碳交易機制原理上更復雜,牽扯的相關方也更廣。由碳交易衍生的碳核查、碳會計、碳審計、碳資產管理等工作專業性較強且目前仍處于人才短缺狀態。故因加強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強化市場需求與學科建設間聯系,培養低碳行業專業人才,同時需對市場參與主體進行能力培訓,為碳市場的順利運行和碳中和目標的盡早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和專業支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


參考資料:

[1]ICAP,《2020全球碳市場進展報告》,https://icapcarbonaction.com/zh/?option=com_attach&task=download&id=684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