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體系和
碳金融產品創新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
碳市場在運行過程中,金融機構參與日益廣泛,交易所作用不斷增大,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種日益豐富,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場每年交易規模超過600億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品種是碳期貨,年交易額占1/3。下一步,中國應依托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
減排量等基礎資產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開發,不僅可以提升市場的流動性、助力遠期碳價的發現,同時也將吸引更多主體和資金進入到低碳領域,且目前已有部分
碳交易試點開展了包括配額遠期、抵質押融資和互換等多種形式的碳金融創新,也將為后續推進碳金融產品創新提供寶貴的經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中,會議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讓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構建離不開金融系統的轉型,綜合本文分析,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勢必將成為相關工作的重要抓手,建議適時推動碳金融市場全面規范發展,在夯實產業基礎和現貨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碳金融制度體系,并同時健全
政策框架和風險防控機制。我們期待全國碳市場揚帆起航、各項機制不斷完善,并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帶動綠色金融體系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