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以前,我國主要采用行政指令式和經濟補貼式的
政策工具推動
節能減碳工作,雖然立竿見影、成效顯著,但是管理成本高、財政負擔重,確保
減排成效及政策的可持續性面臨巨大挑戰。
碳交易實質上是
碳排放權(配額)買賣,碳交易體系是在設定強制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并允許進行碳排放配額交易的前提下,通過
市場機制發現合理的排放配額價格,并以此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的體系,為排放實體
碳減排提供經濟激勵。碳是指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碳交易體系為探索低成本、可持續的碳減排政策工具提供了可能性,排放實體和社會管理者共贏的可能途徑。
建設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碳交易體系不僅能夠成本效益較優地實現溫室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協同削減污染物排放,還可以倒逼產業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實現低碳化、綠色化,對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 李俊峰 張昕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