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中和目標,你認為我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是什么?目前國際上有哪些探索的經驗可以借鑒?
李俊峰:最大的挑戰就是社會觀念的轉變。
碳中和是一個時代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如果積極、主動接受,這也將順勢迎來新的時代;如果不接受或被迫接受,就會陷入被動。例如,汽車要碳中和了,燃油車退出
市場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全球都碳中和了,中國不接受碳中和,仍停留在燃油時代,整個產業鏈配套和生態環境就有
問題了。
能否跟上時代是一個很大問題。假如中國、歐盟、英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實現了碳中和,全球70%以上的經濟體也都實現了碳中和,這將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和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就迫使所有的經濟、企業必須去改變,不改變就將成為一座孤島,任何一個企業和國家也不愿意成為這樣一個孤島。
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比如制度、技術、機制和群眾參與度。其中,群眾參與涉及觀念或理念問題,像德國對于電價高低并不太在意,更在意它的低碳化,即使選擇略貴的清潔能源
電力也會表示支持;像購車有人就選擇買電動車,不去買燃油車。這都需要依靠人們自覺性和綠色低碳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