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加快碳中和部署的關鍵事項
目前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中,已經有28個國家和地區確立了在本世紀中葉前后達成
碳中和目標。從歐洲主要國家的碳中和戰略部署看,有幾項共同的關鍵事項:
第一,加快部署成熟的零碳解決方案。包括施行煤炭淘汰計劃,逐步降低天然氣供熱,建造大量零碳發電裝機,推動發電低碳化,提升行業能效。能源的“可獲得性、可支付性和環境友好性”已經成為歐洲國家和跨國石油公司轉型的主要驅動力。2020年7月,在國際能源署(IEA)清潔能源轉型峰會上,代表全球能源消耗和
碳排放量80%的40個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部長強調,要讓清潔能源技術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組成部分。IEA預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水電)占全球發電量增長的一半。能源效率的提高則將主要集中在
交通、建筑和制造業領域,這為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的技術創新提供機會。
第二,推廣零碳技術。包括引導公共和私營部門加大在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諸如儲能、可持續燃料、氫能,碳捕獲、利用或吸收技術等。近年來清潔能源行業經歷了顯著的技術變革,已經處于與化石燃料行業競爭的有利位置。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不斷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儲能和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投資。未來十年,鋰離子電池技術可能主導電動汽車
市場。而2030 年后,更多潛在技術將超越鋰離子電池技術的性能極限。此外,包括先進核反應堆和電動飛機等在內的廣泛前沿技術也吸引了風險投資者的目光。氫能發展也將提速。日本早在2017年就發布了氫能源基本戰略。2020年6月,德國發布國家氫能戰略,確認了“綠氫”的優先地位。隨后歐盟公布醞釀已久的《歐盟氫能戰略》,在未來十年內將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加拿大、中國等也在設計氫能發展藍圖。
第三,全面激發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包括提供稅收優惠鼓勵民眾淘汰舊的汽油車,建設綠色社區,實施零排放車輛戰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加大對屋頂太陽能的補貼、取消相關
電力稅費等。
第四,創造有利的
政策與投資環境。包括取消化石燃料補貼,進行氣候立法,制定碳定價政策,引入新的清潔燃料標準,投資清潔技術,加大綠色采購力度等;還要在價格驅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為脫碳提供額外激勵,鼓勵金融機構的負責任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