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仍有50%的大氣污染排放、70%以上的二氧化
碳排放,與煤炭消費密切相關。無論從消除重污染天氣,還是盡早實現碳達峰的角度,煤炭行業率先達峰都是重要的先決條件。因此,減煤控煤工作備受關注。
“按照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的要求,全球能源系統正發生深刻轉型。到205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預計降至個位數。在我國,‘十五五’時期,煤炭消費總量應進入相對較快的下降通道,初步研究下降幅度在1%-2%,這樣才能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具備基本條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表示。
為實現上述目標,徐華清認為,到2025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需進一步穩中有降。“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為40.1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57.7%。預計今年,消費量仍可能穩中有增,但增長幅度有限,比重持續下降。”
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看來,“57.7%”的比重依然偏高。“為實現
碳中和,下一個五年表現十分關鍵。應確保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0%以下,力爭2025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重點部門和地區均要設立‘十四五’煤控、碳達峰及空氣治理的時間表、路線圖。”
另據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部主任朱吉茂稱,考慮到能源安全、CCUS減碳等因素,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仍需一定規模的煤炭。但作為碳排放最大貢獻者,煤炭又必須承擔
減排重任。由此預測,“十四五”煤炭需求仍處于40億噸上下的高位平臺期。2031-2040年,煤炭消費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仍是重要的能源品種;2040年后,隨著大批燃煤電廠達到服務年限、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擴大、儲能規模化運用,煤炭消費將快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