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四:明確過渡方案,鎖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
中國
碳交易試點起步于2013年6月18日的
深圳。在之后的一年里,七個碳交易試點全部成功啟動并持續運行已有6年。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國8個碳
市場累計成交4.34億噸,成交額99.73億元。中國全國
碳市場啟動前的碳交易試點規模和活躍程度,以及給過渡到全國市場所帶來的挑戰,是全球其他碳市場啟動所從來沒有面臨過的。
配額分配方法征求意見稿在“試點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中,明確提出了重點排放單位從地方碳市場向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過渡的具體方案,同時要求“本方案印發后,地方碳市場不再向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發放配額”。“將符合要求的已納入和未納入地方碳市場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同時納入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成為了中國獨有的過渡方案,保證了最有經驗、最了解規定、交易最活躍的發電行業企業作為重點排放單位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投入運行保駕護航。
此外,從金融市場角度來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可以發揮更大潛力。11月21日,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國際金融
論壇(IFF)年會上重點提出,碳市場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碳市場形成長期、合理、穩定的碳價是今后引導低碳投資,從而助力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機制(美國環保協會的評述和分析即將推出)。
我們相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國際宣示的重要舉措,其在
政策工具、法律
法規和制度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在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運行的同時,也將推動現代化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近期幾份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工作要點會進一步明晰。我們期待在正式的配額分配方案中進一步明確履約的起止日期,以增強市場信心;進一步明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絕對總量目標,從而更大地發揮碳市場在達峰和實現低成本
減排中作用,支撐碳總量、
碳強度“雙控”的新格局。我們更期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穩致遠,在2020年內邁出啟動運行的堅實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