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0月28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十五五”期間,中國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明確地方、行業的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鼓勵相關部門制定達峰專項行動方案。李高同時表示:“達峰行動有關工作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對各地方達峰行動的進展情況開展考核評估。”這表明,中國政府準備利用近期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來推動氣候變
化工作的決心;結合近日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這兩方面突破將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政策手段和關鍵支撐。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改革措施,通過對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環境保護政策的貫徹、突出環境
問題的解決以及環境保護責任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環境監管責任。2020年8月印發的《生態環境部約談辦法》明確將“未完成國家下達的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任務”納入約談情形,為推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傳達了積極信號。
在此基礎上,“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提出對于2030年前碳達峰的實現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將極大推動地方碳達峰行動的落實。加強地方黨委、政府對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和環境保護責任的落實,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主要內容。將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地方黨委、政府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中央環保督察的“高壓”手段,督促地方盡快制定碳達峰的目標、路線圖及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提高各級黨委、政府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將為氣候變化工作與生態環保工作統籌融合提供頂層設計的制度基礎。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方方面面,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污染治理等工作的協同增效,是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改革要求的有效手段。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有助于國家、地方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頂層設計的角度進行統籌考慮,為溫室氣體及污染物的協同管理提供政策指引。
將推動現代化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開展目標評價考核是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將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法律
法規和制度標準體系的建立,“十四五”全國碳
市場的平穩運行,將推動碳達峰和溫室氣體
減排目標的實現進而推動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將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國實現碳中和承諾的信心。國際社會對中國提出的2060碳中和氣候目標給予了高度贊賞,但對中國氣候承諾的實施方案、目標的實現路徑提出了許多疑問。國際社會認為,“中央環保督察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展注入了強大的政治意愿,通過將空氣質量改善與官員晉升掛鉤,提高了政府官員的積極主動性,確保了行動計劃的落實。”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將推動地方政府快速采取行動,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承諾的信心。
中央環保督察作為中國特色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問責制度,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將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制度,將有效推動地方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生態環保工作的統籌考慮。
10月20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關鍵驅動力。監管體系、市場體系的協同發力,將推動現代化氣候治理體系的建設,不僅為2030年碳達峰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大的動力,也為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特邀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