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我國碳金融發展的現實路徑選擇分析

2014-9-22 23:47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我國銀行業現階段低碳金融的發展策略應該是,既要最大限度的發揮金融對低碳經濟的支持作用,又要兼顧金融銀行業自身的創新與發展;既要實現銀行業自身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又要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既要改造商業銀行自身金融服務體系,又需要國家和政府層面的綜合配套政策支持。

一、現階段應重點發展綠色信貸

       就現階段而言,商業銀行低碳金融的發展基礎和現實選擇仍是綠色信貸,綠色信貸仍是低碳經濟發展最有力的金融武器。建立低碳金融服務體系不能離開商業銀行信貸的作用,要正視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和產業結構現狀,高度重視綠色信貸的杠桿調節作用,斬斷污染企業資金鏈條,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大力扶持環境友好型企業,積極發揮金融對調整經濟結構的促進作用。

       目前,應以綠色信貸機制建設作為助推低碳金融發展的抓手,確保綠色信貸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一是加強信貸準入管理,從根子上推進綠色信貸。將環保節能的要求引入到銀行的信貸準入標準中,嚴把信貸客戶環保節能準入關。實施環保一票否決信貸審批制度,嚴格禁止對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企業或項目進行信貸投放。二是轉變信貸投放行為,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在信貸配置的過程中,把符合國家環境管理、污染治理標準和對生態的保護,作為信貸決策的重要依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損耗,增加對環保產業和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的信貸支持。大膽探索新經濟領域的信貸經營規律,積極支持以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進一步細化綠色信貸政策,健全綠色信貸制度。目前國家對綠色信貸提出的標準多為綜合性的、原則性的,缺少具體的綠色信貸操作標準和環境風險評估標準,貸前審查難以準確把握。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定基于環境風險的綠色信貸指南,以之指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行為。同時國家也應通過環保、行業主管等部門給予綠色信貸更多、更直接的配套支持。比如,強化環境執法,加快環境經濟政策制定;完善環保與金融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并注重借用財政補貼等方式改變存量貸款結構,培育低碳風險評估機構等碳金融服務中介,降低貸款風險。

二、從國家戰略層面大力發展碳金融

       如前所述,碳金融已成為國際社會搶占低碳經濟和低碳金融制高點的關鍵,然而我國碳金融的發展卻遠遠落后。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主動權,是我國低碳金融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一重大課題的解決亟需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其發展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筆者建議:一是加快發展碳金融市場,搶占碳金融制高點。要把碳金融發展納入到國家氣候變化、減災和可持續發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為節能減排的主要政策工具;建立和完善氣候變化的數據庫和碳風險評價標準,健全碳交易監管和法律框架,提高中國在國際碳交易中的定價權,為碳金融發展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盡快建立碳交易市場,搭建交易平臺,培育中介市場,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二是重視游戲規則的制定,爭取碳金融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碳排放交易所,爭奪國際碳交易規則制定的主導地位,謀求碳交易定價權;提高碳測量科技水平,完善碳標準的各種核定規則,掌握碳核定的裁判權;大力發展各種減碳技術。三是開展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培育碳交易多層次市場體系,推出碳金融產品,發展碳交易衍生市場,開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證券、低碳期貨、低碳基金等各種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商業銀行則應加強能力建設,積極拓展碳金融業務模式、加緊人才培育等,并加強風險控制,確保碳金融業務穩健開展。

三、鼓勵銀行加入赤道原則履行社會責任

       赤道原則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機構根據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決定、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而確定的金融行業基準。它要求企業在工程開始之前到受影響的地區進行咨詢,并建立當地居民“申訴機制”,避免引發環境和社會問題。這既是銀行對自身環境保護責任的承擔,也是對環境風險的有效規避。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以來,我國銀行界對環境和社會問題重視不夠。前世界銀行行長保羅?沃爾福威茨就曾對我國提出過批評,認為中國大型銀行無視“赤道原則”,缺乏社會責任感。當然對銀行而言,赤道原則不是國際公約、不具備強制性。然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僅興業銀行一家加入赤道原則,這與我國銀行業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承諾卻是嚴重背離的

       赤道原則的實施需要一個適宜的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商業銀行要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綠色信貸,推廣適用赤道原則項目融資和節能減排產品,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廣節能設備的應用、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關注并積極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在做出重大業務決策時,要注重環境與社會風險的考慮,以此提高銀行資產組合的質量。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自身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成為低碳理念推廣的踐行者。要減少辦公運營的資源能源消耗,降低運營成本,用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緊跟節能前沿,增強綠色運營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參與低碳化的國際合作。

四、多方合力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低碳金融的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配套工程,其發展不僅需要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來自政府和監管部門綜合的配套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一要改造商業銀行自身金融服務體系。商業銀行要通過軟件基礎設施、硬件基礎設施兩方面,對人才培養、系統配置、網絡建設、產品研發等工作多管齊下。要注重開發運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技能服務低碳經濟,探索以現金流而非財產或資產抵押作為信貸行為的基礎。由于低碳金融興起的時間還較短,一些金融機構對低碳金融的價值、操作模式、交易規則等都不太熟悉。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學習低碳金融業務知識,探索貸款工具的創新。二要對商業銀行低碳金融開展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相對于傳統產業,低碳產業中涉及了大量的新興技術,商業模式也非常新穎和獨特,但是企業在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往往導致轉型企業自己的經營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并導致銀行經營風險的上升。因此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低碳金融的發展需要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制定一系列標準、規則,提供相應的投資、稅收、信貸規模導向、不良率容忍度等配套政策。三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低碳金融的發展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研究、探索、實踐和總結。監管部門要拓寬宏觀視野,轉變監管方式,積極探索監管創新服務新思路,為低碳金融發展保駕護航。(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