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王信等: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央行政策框架的爭論和國際實踐

2020-10-3 21:55 來源: 清華金融評論 |作者: 王信等

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央行政策框架的國際實踐


部分經濟體央行已在量化寬松等方面,不斷拓展“綠色”領域和范圍。同時,部分具有金融穩定職能的央行開始著手評估氣候變化的影響,并采取宏觀審慎管理措施,要求并支持金融機構提升綠色金融能力。
一是提高透明度,建立健全綠色資產的界定標準。明確綠色資產標準,有助于吸引更多資金投向可持續性經濟活動,也有助于金融機構開發統一的、標準化的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評估方法。通過參與制定規則和標準,可更好地理解氣候變化對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的適用目錄。歐盟委員會成立可持續金融技術專家組,并于2019年6月發布了綠色金融分類方案。NGFS呼吁央行和監管機構充分考慮綠色資產與棕色資產的風險差異。未來,央行與監管機構可將綠色資產分類方法應用到棕色資產領域,為市場提供科學界定棕色資產的依據,幫助金融機構有效識別相關風險。
二是在量化寬松政策購買標的中納入綠色資產。2018年第7期《歐央行貨幣公告》指出,歐盟資產購買計劃雖然沒有明確的環境目標,但歐央行仍在公共部門購買計劃(Public Sector Purchase Programme,簡稱PSPP)和公司部門購買計劃(Corporate Sector Purchase Programme,簡稱CSPP)中購買了綠色債券。市場中性原則并不排斥支持環境目標。歐央行PSPP中“綠色”債券占比24%,約480億歐元;CSPP中“綠色”債券占比20%,約310億歐元。作為CSPP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緊急采購計劃的一部分,歐元體系(包括歐央行和使用歐元的國家央行)正購買合格綠色債券,目前其持有合格綠色公司債的20%。
三是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審慎監管框架。部分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引導金融機構在宏觀、微觀層面,同時開展了識別和量化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敞口、氣候變化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等工作。宏觀層面,部分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開展了系統性氣候與環境風險分析,通過公布分析結果,發揮對業界的引領作用。2020年5月,NGFS發布了《監管者指南:將氣候相關的環境風險納入審慎監管》報告;6月發布了《央行和監管機構氣候情景》和《央行和監管機構氣候情景分析指南》,為分析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提供了參考。2020年2月,歐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盟正在審查市場對氣候風險的理解和定價程度,并關注信用評級機構如何將此類風險納入其信用價值評估。歐央行將評估氣候風險通過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對其自身風險管理的影響;歐央行的銀行監管部門正在評估銀行應對氣候風險的方法;氣候風險的宏觀審慎壓力測試也已開始準備,該壓力測試旨在評估氣候相關風險如何在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中傳播,2020年底將有初步結果。微觀層面,部分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對被監管機構開展氣候與環境風險分析,提出了明確要求或建議,并對風險較大的機構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其采取措施有效管理風險。2014年,巴西央行(BCB)發布第4327號決議,為金融機構履行社會和環境責任提供政策指南,將金融機構的環境風險管理能力,納入其內部資本充足性評估計劃(ICAAP)。2015年,法國通過《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其中第173條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提高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披露與透明度。2019年秋季,英國審慎監管局率先開展了金融機構氣候變化壓力測試,針對三種特定情形進行了深入分析。
四是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一方面,部分經濟體的央行與監管機構通過資本與流動性管理、綠色債券補貼和窗口指導等方法,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例如,新加坡金管局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為綠色債券發行人提供最高限額為10萬新元的資助,以補貼評估成本;香港金管局也出臺了類似政策,補貼綠色債券的評估認證費用;孟加拉銀行近期宣布設立總額為2億美元的綠色轉型基金,用于推動紡織和皮革等出口行業的綠色轉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要求被監管機構披露與氣候和環境相關的信息,例如綠色/棕色資產的風險敞口、氣候和環境風險分析的部分結果等。
五是支持金融機構及相關部門開展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包括支持氣候和環境風險分析示范項目等。近年來,中國先后參與制定了《可持續交易所原則》《負責任銀行原則》《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倡議》等文件,推動綠色投資理念落地。利用可持續銀行網絡平臺,帶動20多個國家的銀行業監管部門或銀行業協會頒布與綠色金融有關的監管指引、規劃或倡議,探索適合發展中國家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