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研究】劍橋計量經濟學模型:碳中和承諾將使中國更富有,并對全球減排有溢出效應

2020-9-28 09:35 來源: E Small Data

劍橋計量經濟學的建模主管赫克托·波利特(Hector Pollitt)在CarbonBrief網站發表分析文章,題目是“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將使中國變得更加富裕”(Analysis: Going carbon neutral by 2060 ‘will make China richer’)。


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新承諾,意味著全球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口,以及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40年內實現凈零排放。很清楚,在許多其他國家還在考慮其氣候承諾之際,中國已經樹立了一個標桿。我們使用劍橋計量經濟學的E3ME宏觀經濟模型分析了這一承諾的含義,發現發現這將會使本世紀的全球變暖減少0.25攝氏度,并提高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中國到2060年達到凈零排放需要使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下降,為此所需的巨大的投資規模將推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十年后增長5%,同時化石燃料進口減少。中國的投資不僅可以大幅減少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可以降低清潔能源的成本,在其他國家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總的來說,這一承諾可能意味著本世紀全球變暖將達到2.35攝氏度左右,比我們的基準預期水平低0.25攝氏度——即使其他國家沒有提高自己的氣候目標。

中國到206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需要實施一系列政策,包括能源效率規則和碳定價的結合。中國還需要為特定技術提供支持,以加速現有技術的發展趨勢,例如通過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或電動汽車補貼。還需要確保不新建燃煤電廠,強調監管在引導市場實現凈零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些干預措施將在未來40年大幅削減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累積起來,這將避免未來40年排放2150億噸二氧化碳,如下圖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的模型中,目前的政策基線(上圖中的藍線)已經表明,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之前會達到一個快速的峰值,隨后是下降和長期的平穩期。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2150億噸)的減少,相對于將全球變暖限制1.5或2攝氏度溫升的剩余碳預算而言意義重大,因為中國的行動也會在世界其他地區造成“溢出”效應。這意味著,即使世界其他國家沒有追隨中國提出的雄心壯志實施任何新的氣候政策,他們的排放量仍將下降。我們的模型表明,這種“溢出效應”的影響每年可減少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由于中國的2060年的承諾,二氧化碳減排可以避免本世紀全球變暖0.25攝氏度。這意味著到2100年,氣溫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35攝氏度,而不是我們的基準情景下的2.59攝氏度。

我們發現的溢出效應并非所有都是正面的。中國的快速脫碳將減少石油需求,這意味著全球油價將下跌5%,而且在沒有額外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以外地區的電動汽車轉型將放緩。

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進行脫碳成本巨大。按照今天的價格,我們建立的碳中和途徑中的碳價格達到250美元/噸。與基準相比, 實現碳中和的未來40年中,僅電力部門的投資就需要增加4萬億美元(按今天的價格)。然而,脫碳所需的許多技術和設備都是中國制造的,還將大幅削減化石燃料進口賬單,中國的能源安全也將得到改善。因此,如下圖所示,中國的GDP在凈零情景下相對于基線增長,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在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出口收入下降的影響下,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略有下降(<1%)(假設中國以外的國家沒有進一步的政策反應)。總的來說,全球GDP將上升,中國的增長將超過其他地區的損失。

我們的模型結果表明,總體而言,中國將從新目標中獲益。然而,也會有局部性的痛苦,例如,數百萬可能難以找到其他工作的煤礦工人,以及中國依賴煤炭開采的部分地區將受到沉重打擊。這種短期困難是可以控制的,利益大于成本。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