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助推
節能減排促進增收,還能賣出二氧化
碳減排量令貧困戶獲益……今年8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定點幫扶的廣東茂名化州市石狗塘村,聯合其他4個省定貧困村作出新綠色低碳扶貧探索,共同申報光伏發電“
碳普惠”項目,在綠水青山中琢磨增收新路徑。
“虛擬”的碳普惠帶來實在收益
石狗塘村的光伏發電項目。(來源:受訪者供圖)
什么是碳普惠?“簡單來說,貧困村有光伏發電收益,還能以光伏發電帶來碳減排量交易換錢,獲得碳普惠收益?!眮碜怨I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駐茂名化州市下郭街道石狗塘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陳俊喜如是介紹。這樣的收益方式聽起來似乎虛擬,卻能讓貧困戶收到實實在在的驚喜“紅包”。
茂名市下郭街道石狗塘村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子五所)對口幫扶的省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貧困人口180人。石狗塘村位于化州市城郊,由于土地稀少,無法在該村開展大型農業項目,脫貧難度較大。
電子五所駐村工作隊2016年5月正式入駐石狗塘村,通過深入調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于2017年在石狗塘村引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70萬,收益期限長達20年,以此實現貧困戶長效收益。幫扶單位還積極發揮行業優勢,有效運用相關
節能減排的獎勵
政策,巧用到脫貧攻堅工作上。
“建起光伏發電項目以來,石狗塘村用光伏發電產生了清潔能源,共減少286噸二氧化
碳排放量。若達到500噸減排量,就能申請廣東推行的‘碳普惠’,拍賣二氧化碳減排量換收益?!?/div>
據了解,碳普惠制是廣東省首創的“誰低碳,誰受益”的低碳發展機制,通過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碳普惠自愿減排項目(PHCER)是廣東省碳
排放權交易
市場的重要補充。
陳俊喜(前左) 聯合五條省定貧困村準備申報材料。(來源: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