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充電樁未來簡史

2020-8-15 10:59 來源: 老汪聊低碳

眾所周知: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宣布在2025~2040年之間全面禁售燃油汽車,也就是說大約在2040年最后一批燃油車淘汰后,路上跑的車將全部都是新能源車(當然那時可能就不叫新能源了)

那么到時候新能源車大概會有多少輛呢?截止2020年7月,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是2.7億輛,其中新能源350萬輛,不到總數的2%。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均汽車擁有量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個數字在20年后應該會在10億左右,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的配套產業,當然也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政府對未來要求的車樁比是1:1,意思是一個新能源車配一個充電樁,所以20年后我國得有10億個充電樁,基本上達到是個停車位就有充電樁的級別。而截止去年底,我國的充電樁數量僅有121萬臺,可想而知這20年充電樁行業將迎來什么樣的一個發展。
 
但是,充電樁產業因新能源車未成規模、技術發展方向不明朗、電網基礎設施落后、法律法規跟進不足等原因,行業并不像新能源車那樣受到各路資本追捧。現在的充電樁龍頭企業們都在掙扎求生階段,更別提去擴展市場了。所以充電樁前途雖然光明,但道路是異常坎坷的。
 
那么在這未來的20年里,充電樁行業究竟會發生哪些重大事件?有句話說得好,站在未來看現在,比站在現在看未來更清楚。既然未來已經很明朗,那么我們就假設站在20年后,來回顧回顧這段“充電樁的發展史吧。”
 

早期的充電樁設計思路來源于加油機,可以說遠遠望去,人們并不能分別那臺機器是充電的還是加油的,但隨著設計及成本的優化,人們發現充電樁根本用不著設計成加油機那樣,電力計量和開閉遠比汽油容易,充電頭也完全不需要像“槍”,屏幕更是無用的東西。后來一體機慢慢消失,充電端變得像一個類似于網線插拔口一樣的東西,只用于對接電網,這個插拔口集成在每個停車位的檔桿里,當車停好后,車下面的充電頭會根據充電口發出的信號自動尋找并對接。
 
而電力的充放功能集中在一個調度中心,調度中心主要監控每個充電口的工作狀態以及電力的調度,類似于互聯網的路由和服務器。一個調度中心可以控制成千上萬個充電端的充放電,大大降低了“充電樁”的建成成本。至于屏幕,每個人都在手機上操作了,還要那屏幕干啥?
 
所以后來充電樁產業逐漸演變成三大主要板塊:基礎充放電設施、智能微網建設/調度和用戶端平臺。
 
首先是基礎充放電設施市場,這個市場基本由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兩家瓜分。國網本來本來還想仗著自己又是裁判又是運動員想與他們一較高下,但后來政策調整,自己不再具有裁判優勢,加上自己技術和服務確實不及前兩家,于是放棄充電端市場,轉而主攻智能微網建設和電力調度。
 
智能微網建設和電力調度這個沒得說,有且只有國網能干。別看國網在基礎充放電端落了敗,但他并不在乎,因為后來智能微網的建設和調度的市場比整個充電樁行業還大,而且只有他們能搞,有這么大塊肥肉獨享,也就懶得和他們競爭了。
 
隨著分布式能源的逐步增長和新能源車的用電需求,傳統的電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用戶需要,考慮到新增的供電量、用電需求以及電力調度的便利性,所有的小區和公共建筑都要求配套建設基于直流電的智能微網,這相當于給國網帶了了萬億級別的大單,當然也帶動了一大批電器的升級改造。這里只提新能源車,早期小區充電樁安裝的少主要就是受制于電力負荷,而且交流轉化成直流后會損失10%~20%的電力。

隨著智能微網建設的實施,電力負荷問題不再存在,小區的充電樁才得到飛躍式的發展。幾乎是哪個小區完成智能微網的建設,不到半年,該小區的所有停車位就會完成充電樁的改造。所以國網雖然退出充電樁行業,專攻上游的智能微網建設,反而對整個充電樁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最后是用戶端平臺。要說前兩個板塊只是業內人士的你爭我奪,一般群眾可能都不知道這些公司是干啥的。那么用戶端市場的爭奪就是又一場全國人民吃瓜看熱鬧的商業大戰。
 
隨著充電樁行業板塊的劃分,基礎設施端公司只管建充電樁,國網公司只管建電網和電力調度,那么找用戶來充電的任務就全部落在了平臺公司身上了。平臺公司的核心是啥?就是用戶數量啊!而新能源充電平臺意味著啥?意味著高頻剛需啊!這不就是為互聯網企業量身打造的嘛!隨著新能源車的增長和充電樁建設速度的加快,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嗅到了錢的味道,便紛紛加入戰場,雖然早期有幾個只做平臺的公司,但在互聯網巨頭眼里根本不夠看,不是被低價收購就是直接退出市場。
 
為了搶占市場,阿里和騰訊紛紛拉攏充電樁的上下游企業,阿里入股特來電,并且和恒大汽車、比亞迪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入股星星充電,本身也是蔚來汽車的股東。雙方勢均力敵,為了更快搶占市場,線下雙方瘋狂給特來電和星星充電注資,讓他們盡可能多的搶占優質小區,完成充電樁改造,線上則再次上演百億補貼大戰,斗爭最激烈的時候充電不但不花錢,而且還能賺錢,讓一眾吃瓜群眾拍手叫好。隨著市場趨于飽和,雙方終于握手言和,成立了合資公司,類似于當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百度和小米也曾扶持過充電樁企業以期能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但都在后面的補貼大戰中敗下陣來,紛紛賣給了騰訊和阿里,其它一眾小公司在一番掙扎后都以倒閉解散告終。
 
最終,萬億級的充電樁市場被騰訊、阿里、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網公司瓜分。
 
那么,充電樁產業的發展對社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
 
首先,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充電的便利性,隨著充電樁數量的極速增加,起初用戶們只是覺得再也不用擔心汽車沒電路上拋錨了,開新能源車跑長途再也不是事兒了。后來,隨著智能充電頭的發展,充放電都不需要人操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已經忘記充電這回事了。除非你一天連續跑500公里以上可能想起原來汽車還要充電這一說。否則,在一般人眼里,汽車就跟永動機沒什么區別。

其次,新能源車完美解決了電網削峰填谷的問題,電網本身不能儲電,但因為白天的用電負荷大約是晚上的兩倍,所以為了保持平衡,很多發電設備就必須開開停停,造成了電力供應的不穩定和發電負荷的浪費。隨著新能源車數量的極速增加,夜間用電也開始增加,電網峰谷差距逐漸縮小。到后來,隨著充電樁的智能化升級,每個充電樁不但能充電,還能放電,這使得每個充電樁都成了電力交易終端。新能源汽車用戶即使當天不開車也可以通過夜間充電白天放電賺取電費差價,電網峰谷差距進一步縮小,幾乎變成了一條直線。
 
最后,充電樁產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能源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落地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就是要讓電力像互聯網一樣自由流通,傳統的電網是一個完全單向的、中心化的組織結構,發電端只能把電賣給電網,用電端只能從電網買電。能源互聯網就是發電端想賣給誰就賣給誰,而用電端不但可以買電,還可以賣電。這種既可以買電、又可以賣電的智能終端就是能源互聯網的硬件基礎。而充電樁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能源互聯網中占比最高的智能終端,超過50%的電力交易都是通過充電樁完成的。
 
由于能源互聯網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體系,起初騰訊和阿里各自建了一套中心化的交易系統,合并以后就交易數據需要合二為一,雙方都相當老大,最后以聯盟鏈形式進行交易數據互認,后來隨著阿里在區塊鏈高并發技術的突破,經過與騰訊溝通后決定采取公鏈形式實施電力數據交易。電力交易及系統維護完全由用戶自己執行,由此成為了最為成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
 
至此,充電樁的未來簡史就介紹得差不多了,如果歷史真的按照此文章發展,為了抓住未來的萬億充電樁市場,你會怎么做呢?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