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丹麥投資促進局攜綠色國度(State of Green)、丹麥風能協會(Wind Denmark)舉辦云分享會。與會代表從丹麥的綠色轉型、丹麥風電現狀與未來、丹麥風電價值鏈及機遇3個維度進行了闡述,并宣布今年將加大“吸引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型綠色投資”力度,向世界開放綠色投資
市場,同時解答了參會媒體的提問。
會上,記者了解到丹麥的清潔能源利用率較高。2019年,丹麥
電力消耗的50%來自新能源。其中,風能占據總用電量的46.9%,太陽能為3.1%。目前這一用能比例還在逐年提升。
據丹麥能源機構估計,到2028年,丹麥綠色能源的生產量將超過丹麥的電力消耗總量。目前,丹麥人口不足600萬,風力發電的裝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風力發電大國和發電風輪生產大國。
丹麥可持續能源發展取得較好成果
丹麥今天的綠色成績單離不開40年來持續不斷的努力。上世紀70年代初,丹麥還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國家99%的石油需要進口,這直接導致了丹麥遭受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的重創。盡管丹麥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短期措施以應對石油危機,如周日禁車、減少路燈的使用等。然而這次危機讓丹麥意識到,能源發展必須遵循長期可持續的路線進行,要確保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并提高能源效率,找到合適的能源替代方才是正途。
此后,半個世紀的探索有條不紊展開。1971年,丹麥成立了全球首個環境部;1976年,丹麥出臺了首個國家能源計劃, 提出一系列能源
政策倡議和征收環境稅的決議;1985年,丹麥議會否定了發展核能的提議,對環境和生態的嚴格要求為風電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良機;1991年,丹麥成為首個建造商業性海上風場的國家;1997年,丹麥通過自己生產的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成功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此時可再生能源已占總能耗的18%。
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丹麥百尺竿頭,提出了更有魄力的計劃。2012年,丹麥議會通過了能源協議,宣布到2050年,丹麥將完全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2018年又通過新能源協議,承諾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占總能耗的55%以及電力系統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繼續擴大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份額
國際合作方面,丹麥政府也積極履行綠色承諾。2019年11月,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宣布政界與13位商界代表正式建立“氣候伙伴關系”,將共同應對氣候挑戰;12月,丹麥議會通過了全球首個氣候法案,承諾在1990年的基礎上,丹麥將實現到2030年溫室氣體
減排70%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丹麥必須繼續擴大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的份額。
丹麥是全球風電行業無可爭議的領頭羊,從業人員超過3萬名,占丹麥總人口的0.5%。世界十大渦輪生產廠家有5家在丹麥,全球每3臺風機中有一臺產自丹麥。全球大多數海上風場項目中都有丹麥風能產業鏈積極參與的身影——極具競爭力和國際化的風電公司、全球領先的測試設施、簡易的市場準入、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對市場獨特的了解,都讓丹麥領先一步。
目前丹麥最大的海上風場,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大的海上風場Horn Rev 3已于2019年8月正式全面投產,其裝機容量為406兆瓦,可滿足42.5萬戶丹麥家庭年用電量。這個風場的投產提高了12%的丹麥風力發電量,也進一步奠定了風能在丹麥綠色轉型中的地位。如今丹麥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1.7吉瓦,到2021年將達到2.6吉瓦,預計2030年達到7吉瓦。據悉, 2030年前丹麥還要完成3個海上風場的建設工作。
丹麥氣候、能源與能效大臣約恩森表示,得益于長期的政治支持和企業家的努力,風能已經成為一項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這證明了綠色轉型的可行性,現在是時候利用丹麥經驗,從風能行業開發新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加速世界的綠色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他同時歡迎各國機構與丹麥合作,并表示作為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領域的全球風機業務和技術開發中心,丹麥用40年的發展培育了精良的風電人才庫,投資丹麥等于靠近最完整的風電產業鏈。
總的來說,丹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缺乏,用能不足,但丹麥政府轉劣勢為優勢,充分發揮風力發電優勢并取得了矚目成績。我國目前風力資源居世界第一,但風電發展相對落后。學習丹麥經驗,加快風電發展,無疑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能源短缺
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