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歐盟綠色新政要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2020-6-19 10:19 來源: 中國發展觀察 |作者: 康艷兵 熊小平 趙盟


2019年12月,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協議》(以下簡稱“綠色新政”),提出到2050年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碳中和,發出了強烈的綠色低碳轉型信號,引起了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歐盟綠色新政與我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思想一脈相承,許多做法值得借鑒。

出臺背景

歐盟推出綠色新政的一個重要起因是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歐盟一直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倡導者、推動者和領導者。《巴黎協定》重申了全球2 ℃ 的溫升控制目標,同時提出向1 . 5 ℃ 溫升目標努力。2018年10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全球1.5℃溫升特別報告》指出,將氣溫增幅控制在2 ℃ 并不能有效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影響,而實現1.5℃溫升目標需要更快的轉型,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當前基礎上需下降約50%,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2019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全球氣候峰會上呼吁各方為實現溫升1.5℃目標而努力;2019年11月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2019》指出,各國自主貢獻目標與《巴黎協定》目標在2030年還存在150-320億噸二氧化碳的差距。根據《巴黎協定》要求,2020年各國需提交強化的自主貢獻目標。歐盟選擇在2020年前發布綠色新政,提出到2050年率先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也有展現氣候行動全球領導力的意圖。當然歐盟提出這一目標并不是貿然行動,而是有周密的計劃和扎實的研究支撐。2018年11月歐盟發布的“給所有人一個清潔星球”的戰略性長期愿景,旨在到2050年建成一個繁榮、現代、有競爭力和氣候中性的經濟體,為歐盟綠色新政的出臺做了系統鋪墊和全面支撐。

歐盟綠色新政的落腳點是推動歐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5年聯合國通過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在2015-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各國要盡快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2019年歐洲環境署發布《歐洲環境狀況與展望2020》報告指出,盡管歐洲環境治理在部分領域取得進展,但仍面臨著自然資源保護總體呈惡化趨勢、資源效率提高和循環經濟遇到瓶頸、危險化學品減排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以及環境健康危害和社會脆弱性加重等環境挑戰,如果不采取行動將無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歐洲不可能僅僅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和尋求利用環境和社會政策工具,實現其“在地球生態極限內生活得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愿景。可持續發展必須成為整個社會雄心勃勃、協調一致的政策行動的指導原則,需要所有領域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并發揮公民、企業和社區的創造力。歐盟將環境和氣候的全球挑戰視為經濟發展的機遇,致力于加強歐盟經濟的綠色低碳競爭力。因此,歐盟綠色新政也是新形勢下歐盟新的經濟增長戰略,是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執政綱領的重要內容。

政策要點

歐盟綠色新政描繪了歐盟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長期愿景,也是一個行動計劃,內容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戰略目標、重點行動和保障措施等三個部分。

(一)戰略目標

歐盟綠色新政是歐盟的綠色發展戰略,是歐盟的“世紀工程”,致力于建設公平繁榮的社會、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經濟,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經濟增長與資源使用脫鉤。為實現此戰略目標,歐盟將以經濟可持續轉型為基礎,廣泛動員各方參與,引領全球綠色轉型進程。

“2050年實現碳中和”是歐盟綠色新政的核心目標。按計劃,歐盟議會已于2020年3月發布《歐洲氣候法》草案,力圖確立這一長期目標的法律地位,并提出歐盟委員會需在2020年9月給出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提高到比1990年下降50%-55%的可選方案。2021 年6月前,歐盟委員會將評估和修改能源效率指令、可再生能源指令、碳排放交易指令、目標分擔法規、能源稅指令、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法規等所有氣候相關政策,確保所有政策都與新低碳目標保持一致。此外,歐盟還將對選定行業產品推出碳邊境調節稅。

(二)重點行動

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歐盟將實施“七大行動”:

一是建設清潔、可負擔、安全的能源體系。能源活動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以上,能源系統進一步脫碳對于實現2030年和2050年低碳目標至關重要。為此,歐盟提出將優先考慮能源效率,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電力系統,迅速淘汰煤炭并完成天然氣部門脫碳。為在能源脫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能源價格可承受,歐盟將在遵循技術中性原則的基礎上推進能源市場完全一體化、相互關聯和數字化。歐盟將根據新的低碳目標評估各成員國能源和氣候計劃,有效整合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等可持續方案,積極應對能源貧困,審查泛歐網絡—能源法規,制定海上風能戰略,將智能化要求融入能源發展戰略,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可持續轉型。

二是建設清潔循環的產業體系。歐盟的工業部門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而且發展方式過于“線性”——產品制造主要依靠新增材料消耗,循環回收的資源僅占12%。歐盟將制定新的工業發展戰略,應對綠色化、數字化的雙重挑戰,促進包容性增長。與此同時,歐盟將實施新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抓住國內外循環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歐盟經濟現代化,實施可持續產品倡議,重點關注紡織、建筑、電子和塑料等資源密集型行業,加快推動能源密集型工業部門實現產品循環和碳中和。此外,歐盟認為應停止將其廢物出口到歐盟以外,因此將重新審議關于廢物運輸和非法出口的規定。

三是推動建筑升級改造。歐洲建筑的能源消耗占總能耗的40%,很多建筑年代較長,目前年更新率只有0.4%-1.2%。為此,歐盟提出建筑革新浪潮倡議,將建立開放平臺供建筑擁有者、工程師、政府部門、能源服務商、金融機構等利益相關方聚合在一起,共同探討為建筑部門進行創新融資的計劃,在提升建筑能效的同時促進建筑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歐盟還將考慮將建筑領域的碳排放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可行性。

四是發展智能可持續交通系統。交通排放占歐盟碳排放的四分之一,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需要交通系統減排90%以上。為此,歐盟將實施可持續、智能化交通戰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等高效運輸方式,開發“出行即服務”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加快部署公共充電站。此外,歐盟還將推動交通領域的財稅政策改革,把環境健康成本反映到其市場價格之中;同時推動不同運輸方式的可持續替代燃料生產供應的相關立法,實施更嚴格的內燃機車輛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歐盟還考慮將海事部門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

五是實施“農場到餐桌”的綠色農業戰略。歐盟將建立安全、營養和高質量的可持續食品全球標準,實施“從農場到餐桌”戰略,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同時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一方面通過立法大幅減少化學殺蟲劑、化肥、抗生素使用,要求40%以上共同農業政策預算和30%以上海洋漁業基金為氣候變化行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推動農場到餐桌產業鏈中循環經濟發展,在運輸、儲存、包裝和食物垃圾等環節采取行動,減少食品加工和零售部門對環境的影響。此外, 歐盟將禁止進口不符合歐盟相關環境標準的食品。

六是保護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歐盟將制定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和森林新戰略,提出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和支持無砍伐森林價值鏈的措施,促進恢復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固碳能力。此外,歐盟將發展藍色經濟,提出更可持續的海洋空間管理辦法。

七是創建零污染的環境。歐盟將制定可持續發展的化學品戰略,實施水、空氣和土壤零污染行動計劃,修訂大型工業設施污染的控制措施,以加快實現無毒的生態環境。

(三)保障措施

主要從資金支持、國際合作、社會動員等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在資金機制方面,歐盟委員會預計實現目前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目標,每年需2600億歐元的額外投資,約占2018 年GDP的1.5%。歐盟將整合其長期預算、歐洲投資銀行、可持續歐洲投資計劃等各類資金渠道,加大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比重。同時,成立公正轉型基金,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民眾再就業能力,支持綠色發展相對落后地區轉型。歐盟還將加強對成員國綠色援助的監管,要求成員國加快綠色稅制改革,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將稅收負擔從勞動力轉移至污染實體。最后,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將環境和氣候風險納入金融系統,建立綠色債券標準,開展標準化自然資本核算,以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綠色轉型。

在國際合作方面,歐盟強調全球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等挑戰,歐盟將樹立綠色發展的全球榜樣,依托后續外交、貿易、發展援助等政策,帶動其他國家采取行動。歐盟將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并在此框架下與所有伙伴展開緊密合作,同時借助中歐特別峰會等領導人會晤機遇,加強中歐以及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聯系。全球貿易也是歐盟關注重點,將把遵守《巴黎協定》作為開展全面貿易合作的核心要素,鼓勵貿易伙伴制定與歐盟水平相似的目標。為動員全球投資者,歐盟還將率先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

在社會動員方面,歐盟強調公眾和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承諾,是成功實現歐盟綠色新政目標的重中之重,將制定出臺《歐洲氣候公約》,通過信息共享、自由討論、能力建設等方式提高公眾和利益相關者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此外,歐盟及其成員國將確保其規劃與歐盟綠色新政要求一致,并促使歐盟、各成員國和國際社會一道應對環境犯罪。

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已經進入攻堅期,歐盟綠色新政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系統方案和典型做法,為我國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特別是“十四五”期間全面布局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加強綠色發展的全面統籌協調

歐盟綠色新政本質是面向未來重塑發展方式。歐盟圍繞提升經濟競爭力和深度脫碳的核心戰略目標,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能源資源支撐和生態環境保護, 注重源頭控制,開展頂層設計,將綠色要求全面系統融入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環保等各部門,部署了各領域目標任務和時間表路線圖,并加強資金、政策等保障工作的統籌力度,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的合力。我國正在積極推動形成以更低資源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局面,但與綠色發展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尚需完善,政策機制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問題。建議切實健全統籌協調、分工協作的治理機制,研究提出我國中長期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目標,系統部署各重點部門的目標任務和時間表路線圖,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資金、政策保障,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二)突出綠色發展的源頭控制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碳排放的核心來源,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關鍵在于推動能源的清潔與高效利用。歐盟提出建立“清潔、可負擔、安全” 的能源系統,綜合統籌提升能源效率和優化能源結構系統推動能源轉型,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可持續轉型,積極促進能源市場互聯互通和數字化轉變。我國能源革命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未來應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戰略,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運用綠色低碳理念加快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可持續轉型發展,進一步完善能源生產和消費政策體系,深化能源系統綠色低碳轉型。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始終是綠色發展的基礎,也是綠色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歐盟“綠色新政”強調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產品循環利用、基礎設施高效共享。我國資源消費總量大、大宗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目前存在產業銜接不暢、重復建設等問題。建議我國加快樹立“循環安全高效”的新資源觀,健全完善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制度體系,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升資源產出率。

(三)強化對投資和消費的綠色引導

歐盟“綠色新政”積極整合各類資金并出臺綠色投資計劃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通過能源價格、能源稅、碳交易、碳稅、綠色產品標識等經濟政策積極引導綠色消費,特別是歐盟議會提出將歐盟“綠色新政”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后經濟復蘇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正著力做好“ 六穩”“六保”工作,

建議借鑒歐盟經驗,加強經濟刺激計劃中的綠色低碳導向,將綠色投資和綠色消費作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舉措。綠色投資方面,建議把綠色低碳要求,納入我國正在編制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刺激經濟的“新基建”計劃等相關評價指標體系。綠色消費方面,建議按照綠色低碳導向深化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強化綠色消費引導,有力擴大綠色內需。

(四)加大對特殊地區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

轉型需要每個地區、每個人的參與,歐盟“公正轉型”的理念及其配套“公正轉型機制” 和資金安排也值得我們借鑒。我國區域發展差距大,一些地區由于承擔生態功能導致經濟難以發展,或者僅憑自身努力難以走出污染困境,需要加強針對性支持,如煤炭資源型地區、資源枯竭型地區等。在現有的區域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省際結對幫扶等針對性政策機制下,還要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能力建設支持,以及對相關資金使用的監管安排。

(五)積極開展綠色發展國際合作

歐盟綠色新政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雖然提法不同,但轉型發展的大方向、大思路是相通的,都反映了全球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綠色基礎設施、綠色金融、綠色技術、綠色貿易、綠色政策等領域,我國和歐盟之間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建議圍繞能源效率、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環境保護、低碳發展與氣候變化等內容,加強中歐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務實合作。同時,與歐盟在碳邊境調節機制、碳價格、低碳貿易等領域加強對話溝通。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
標簽: 巴黎協定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