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
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深厚的為民情懷。生態環境是關乎每一個人的公共產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的生態獲得感才能夠得以增強,生態福利水平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渴望日益迫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近年來,我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群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生態獲得感也得以進一步增強。
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提高生態福利水平,需要突出重點領域。圍繞影響民生的污染物總量
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壓實壓緊政府的管理責任,重點處理好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大氣、飲用水和土壤等領域的污染防治問題。推動集中連片石漠化綜合治理。深化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強化重點管控,健全環境違法社會監督舉報制度,建立群眾有償監督制度。強化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和水質量的日常監控和預測預報機制。完善生態環境應急保障,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