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方面,《意見》提出“開展
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簡稱“廣期所”)。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碳圈內外,尤其是資本
市場的廣泛關注。
目前我國已有4家期貨交易所,分別是大連商品交易所(DCE)、鄭州商品交易所(ZCE)、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和上海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CFFEX),涵蓋農產品、金屬、工業產品等多個交易品種。相比之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的前沿窗口,設立全國性期貨交易所具有維護金融穩定、創新期貨交易品種、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等多重意義。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均提及在廣州“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為廣期所相較于其他期貨交易所錯位發展指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