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大的
碳排放國,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要求強制
減排的壓力。由于國家
碳交易市場發展缺乏
政策和技術條件,區域碳交易試點工作正在積極開展。目前己經建立七個區域碳交易試點。文章首先對天津市區域經濟概況和二氧化碳排放現狀進行分析,再針對天津市碳交易市場規制的理論、
碳市場交易主體、排放配額及交易過程等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場規制存在的
問題,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場應加強碳排放源的檢測,積極培育
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并加快
碳金融市場建設。這對于天津碳市場的成熟穩健發展及與國際碳市場接軌,進而實現碳控排減排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前言
在全球碳市場背景下,2011年我國發改委發布有關推廣碳
排放權交易工作試點的文件,明確規定在天津開展碳市場交易試點。天津市碳交易試點市場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用科學發展觀作為核心理念,旨在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碳交易市場。從建立至今,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推動天津市減排工作做出了一定的積極貢獻。
國內外學者對于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實證研究逐漸增多。Seifert等人(2008)分析得出,碳排放權交易的價格季節特征完全不存在,完備CO2:價格程序體現出了時間和價格耦合的波動結構。Daskalakis等人(2009)在研究歐洲碳排放交易制度下的三大交易的基礎上,提出了防止
碳配額在不同階段間的儲存和放貸的制度設計。陳振宇則認為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碳交易市場。王江創新性地提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作為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途徑。吉宗玉從三個角度分析了如何建設我國碳交易市場,他對市場的組成部分,運行機制,時空間維度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高清霞⑥的文章則為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提供了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建議,以市場為出發點開始分析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和發展,主要涉及到政策、資金、監管三個方面提出。蔡子悅通過博弈分析,將市場的主體關系和參與者交易進行對比,從宏觀和微觀研究改進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理論意義。胡登龍創建一個計算碳交易和通過國際碳交易價格的形成機制,并從中總結出中國碳交易市場中存在的政策和機制等因素對市場發展的影響。
天津碳交易試點機構起步較晚,從碳市場機構的數量及碳市場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看,都距離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有較大差距,碳交易市場規制亟待改善。本文通過對天津市碳交易市場規制的理論、碳市場交易主體、排放配額及交易過程等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場規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這對于天津碳市場的成熟穩健發展及與國際碳市場接軌,實現
碳減排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