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企、政府有關部門的反對聲中,韓國汽車排放稅的開征時間推遲到了2021年。這總算能讓原本憂心忡忡的車企們稍微松一口氣了,但征收碳稅已然是大勢所趨。因此,加強技術改進,進一步推廣新能源成為關鍵。
碳稅,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二氧化
碳排放所征收的稅。最初,它是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但作為經濟領域里的一個“杠桿”,碳稅起到的作用,遠不止征稅這么簡單——它可作為政治籌碼,如歐盟對亞洲、美洲國家征收的
航空碳稅;又可調節暴利行業的超額利潤,如澳大利亞在礦業領域征收的碳稅;但同樣的,也可對某些行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不過,近日,韓國政府決定暫時擱置在某些領域對碳稅的征收。據韓國SBS電視臺報道,韓國經濟副總理崔炅煥在9月1日舉行的會議中稱,“若同時執行汽車排放稅與碳排放交易計劃,將會對整個汽車行業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將汽車排放稅的開征推遲至2021年。”
這比韓國政府最初的時間表延遲了8年時間。遲征碳稅的背后,顯然有韓國本土汽車企業施壓這個重要因素的存在。事實上,《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早在今年三四月份,韓國一些主要的車企就對外暗示汽車碳稅對公司業績存在的負面影響。
車企施壓
據悉,韓國并不在《京都議定書》規定的負有強制
減排義務的國家之列。但在充滿利益糾葛的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韓國政府當年11月17日決定,到2020年,要使韓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減少4%,以此作為韓國的中期減排目標。
為此,韓國各級政府機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開始著手
政策規劃。據報道,“韓國環境部為了減少汽車的碳排放量,借鑒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部分發達國家的經驗,推出了‘汽車碳排放稅制度’。”在韓國,該制度又被稱為“低碳汽車合作金制度”。對此,該國環境部認為,若能夠施行這個制度,至2020年,韓國可減少排放約160萬噸的二氧化碳。
同時,據時間表,韓國政府打算在2012年8月將與汽車碳稅相關的《大氣環境保護法》修訂案在韓國國會獲得通過,并規定從2013年7月起施行該制度。據披露,這項計劃的具體法案是:若該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每千米126克,將會被征收汽車碳排放稅,反之,則會被免除稅款甚至獲得補貼。
這個法案一經面世,就遭到了韓國車企的強烈反對。今年3月,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韓國現代汽車擔心這一汽車排碳稅的課征計劃,會對該公司在韓國國內銷售的影響高達10%。當時,知情人士就稱,該公司在向韓國政府施壓,要求政策轉彎。
路透社稱,3名知情人士引述現代的內部預測稱,以現代汽車2013年銷售數字計算,這代表現代年度汽車銷售量可能會減少4.6849萬輛,營收減少1.6萬億韓元(約15億美元)。
還有分析稱,實際上,在韓國及美國車廠的強力反對下,這項課稅計劃已延期近兩年,“若實施課稅,可能重創現代汽車,因中型以上車種占現代汽車國內的六成銷售”。
據韓國媒體報道,根據上述未執行的法案,韓國
市場上許多暢銷的國產車將全部成為被征稅的對象,但許多深受韓國市場歡迎、來自德國或日本的進口車則會享受免稅待遇。這對于崇尚使用國產車的韓國,顯然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