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
政策研究中心在
北京舉辦2019年中國能源政策研究年會。會議圍繞新時代能源革命戰略及如何推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建設進行了研討。會上,不少專家就歐盟未來要實施的碳稅政策提醒國內企業要有所警示和應對。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大地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在2021年討論對二氧化碳高排放國家征收進口碳稅,并計劃到2050年實現零碳或者碳平衡能源系統。如果中國不抓緊采取應對措施降低排放,2050年高碳產品將不允許進入歐盟國家,或被征收碳稅。目前歐盟已完成承諾的各階段
減排任務,并有國家提出到2030年以后實現煤炭、煤電零排放,國內企業面臨的形勢很嚴峻。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也強調,中國所有的出口產品在高碳能源結構下都是高碳產品。最近歐盟已經制定了低碳的發展戰略,推出了降低80%
碳排放、降低90%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3個情景,明確提出了對歐盟外的經濟體要征收碳稅。對此,國內企業要有憂患意識。
南方電網公司原總經理鐘俊表示,我國這幾年在減排方面貢獻很大,原來煤電在能源中的占比是70%,現在已經降到60%。但他也特別提出,我國煤電要想跟歐洲一樣到2050年以前全部關掉,難度很大,但現在著手進行相關的技術改造勢在必行。
據悉,碳稅是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目前國際上常用碳稅和
碳交易兩種手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歐盟、中國、韓國等采用碳交易,而英國、德國等推行碳稅。兩者的區別是,碳稅政策下,企業會根據減排成本來決定一定時期內的排放量,這個量是相對不可控的,因此碳稅手段被稱為“基于價格”的經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