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COP不同以往之處是“氣候危機”這個概念上升到核心位置。一出本次COP的舉辦地——馬德里展覽中心的地鐵站,就能看到人行通道內用紅白黑三色書寫的一組觸目驚心的標語,例舉了數個氣候變化帶來負面影響的例子,包括被水淹沒的邁阿密、日漸荒漠化的撒哈拉,被迫搬離家園的氣候移民數量,核心信息只有一個:這不是變化,是氣候危機。
的確,在本次大會開始前不久威尼斯古城高達1米的潮涌、澳大利亞山火中無處遁逃的考拉、奪走孟加拉國60條人命估計損失達23億美元的臺風Dorain都提醒我們氣候危機就在眼前。COP25上一個重要的談判議題就是跟氣候危機造成損失直接相連的“損失與損害”(loss & damage)簡稱L&D,以及如何“適應”(Adaptation)。這幾個詞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簡而言之,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升溫,帶來各種
問題,比如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現象如洪水、臺風、干旱等頻發,就會帶來各種的“損失和損害”。但是,各個國家受這些問題影響程度不一,應對的能力也不一樣。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成立之初的1992年,各國對這些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和損害”該如何處理從未達成一致。小島國和亞非拉等地的欠發達國家認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主要是發達國家應該承擔責任,并對受影響的國家及人民進行補償;而發達國家卻一直把解決機制限定在保險范圍,從未就直接資金補償做出過承諾。 2013年的COP上達成了“損失與損害華沙國際機制”(WIS),是雙方意見妥協的產物。它承認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和損害,尤其是其中大部分負面影響通過氣候適可以避免。該機制下約定三項主要任務:增加知識和理解;加強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對話、協調、一致和協同;加強行動和支持,包括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隨后WIS的執行委員會成立,制訂并執行了五年工作計劃。對這一機制在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中進行了確認和加強。2019年是WIS第一個五年工作計劃結束的時間點,在“氣候危機”逐漸明顯的大背景下,各締約方對“華沙機制”實施的總結和評估以及下一步的安排寄予很高期望。但是從談判現場傳來的消息是,截止12月13日早上,就WIS問題的談判依然處在僵持狀態。
12月11日,主題為“南亞的損失與損害:朝向更包容的評估和行動”聯合國邊會上,孟加拉國的環境部長用鏗鏘有力、飽含悲情的語言講述了今年九月的臺風給該國帶來的慘重的損失,為該國因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受到慘重影響的漁民和農民們大聲疾呼:“沒有時間忽視這個真相了,全球必須拿出共同的
政策框架去面對這個事實,發達國家需要切實采取行動!”
其實適應從一開始就被列入UNFCCC的框架下的。12月12日下午UNFCCC舉辦邊會,成立于2010年的適應委員會,發布了《UNFCCC框架下適應工作25年的歷程》報告。適應委員會聯合主席說:自從1994年適應概念被提出,25年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經歷了以
減排為核心轉為減排與適應并重。在巴黎協定中承認適應的重要作用,也承認適應不止是某個國家的問題,是全球國家共同的責任。
在英國角舉辦的“對采取氣候適應和彈性行動呼吁的回應”邊會上,聯合國秘書長特使Luis Alfonso de Alba先生在致辭中說:本次COP的主席已經確定了“適應和彈性”是 2020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非洲適應項目的Seyni Nafo先生在發言中提到:“三年前適應還沒有被普遍提及,但今年各國都說要放進NDC里。” 12月11日上午,在中國角也舉辦了一場“適應氣候變化的愿景與對策高端
論壇”, UNFCCC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女士高度贊賞中國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她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已經對自然生態系統帶來風險,適應氣候變化應成為各國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敦促將綠色氣候基金作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適應能力、加速適應行動的優先事項。
做好氣候適應,規劃是重要一步,據UNFCCC適應委員會的統計,已經有120國家開始《國家適應規劃》(NAP)進程,有81個獲得了GCF的資金支持,但目前只有17個國家提交規劃,其中來自欠發達國家的只有4個。
說到底還是資金的問題。12月12日一場主題為“開拓
新疆土:加速損失與損害的治理和資金機制”的邊會就是探討氣候適應資金如何解決,以及如何花好的問題。NGO組織“世界的面包”(Bread for the world)的氣候政策顧問Sabine Minninger女士說:“德國捐給氣候基金的錢,沒有一分錢花在了損失和損害上。” 她提出了多元化氣候適應基金的渠道,包括國際航班旅客稅、燃油稅、氣候損害稅、碳稅等手段。
后面的圓桌討論中,德國經濟合作和發展部的Heike Henn先生表示不能同意Sabine的觀點,他說:“說一分錢都沒花肯定有點兒過分,德國2020年投入氣候基金的資金要翻倍,相信會有更多的資金用于適應。氣候適應問題的解決各個層面的行動都很重要,尤其是各個國家要有擁有感。建立預警機制、解決氣候問題帶來的移民問題、對氣候風險進行分析和管理,很多方面都可以做的更好。德國會利用2020年歐盟主席國的地位,加強在2020格拉斯哥COP26中提出的氣候適應方面的提案。”
據法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氣候項目總監Lola Vallejo介紹,關于WIS的談判有可能在兩方面取得進展:一個是成立專家小組,幫助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一個是與金融委員會密切合作探討如何動員氣候資金用于適應。但適應委員會的聯合主席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推薦給大會,但是由于國際談判的復雜性,締約方需要一家一家的去表示同意還是不同意,我們尊重各締約方的意見,但也衷心期待能夠取得成果。
預計到會議議程最后一天即12月13日下午2點,提交給大會主席的文本草案還未出爐,相信COP還將一如既往繼續“拖堂”的傳統。氣候危機的警鐘已經敲響,希望在本屆COP最終達成的協議中,能夠有令人振奮的促進氣候適應行動的成果。(攝影/汪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