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反環保主義者的聲音將你淹沒 圖片來源:Component/Shutterstock
過去30年間,化石燃料行業、政治說客、媒體大亨和自媒體一直在散播對氣候變化的懷疑,甚至想證明氣候變化根本不存在。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五大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每年約花費2億美元進行游說,以控制、推遲或阻止具有約束力的氣候
政策落地。
他們對公眾話語的控制似乎正在減弱。最近的兩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75%的美國人認為人類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學生發起氣候罷課,“反對滅絕”(ExtinctionRebellion)抗議上演,多個政府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媒體對氣候變化更為關注,極端氣候現象愈發頻繁……這些事件都削弱了他們對大眾媒體的控制,大家似乎又能樂觀起來,覺得我們能夠應對氣候危機。
但其實,這意味著游說方向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現在采用了更難以察覺、更用心險惡的手段——即將環保主義者稱為所謂的“氣候施虐狂”(climate sadism)。這個詞被用來嘲弄正在進行氣候抗議的年輕人,并用以譏諷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的16歲瑞典少女格蕾塔·桑伯格,即使她只是在陳述科學真理。
全球五大國有化石燃料公司的反氣候變化游說支出 圖片來源:CC BY-SA
站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學會識別不同種類的否認借口至關重要。下面的分類將助你在面對游說時保持清醒,堅定保護氣候的步伐。
1. 科學借口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否認類型:氣候變化的原因尚無定論。否認者認為,氣候變化只是自然周期變化的一部分,或者堅稱氣候模型不可靠,提出大眾只是對二氧化碳過于敏感。
部分否認者甚至認為,二氧化碳只是空氣中很小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產生如此大范圍的熱效應。也有人聲稱,氣候科學家不斷地修改數據,以證明氣候確實正在發生變化(這個全球陰謀需要來自10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科學家聯手才能完成)。
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否認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全球科學家對氣候變化原因有著明確的共識。盡管不斷反復,但預測全球氣溫上升的氣候模型在過去30年里一直保持著一致性,證明這確為有力的科學推斷。
1970年以來的全球氣溫模型重建,黑色為模型均值,灰色顯示的是模型范圍。數據來自美國國家
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HadCRUT、Cowtan and Way以及美國獨立研究機構“伯克利地球” 圖片來源:Carbon Brief
民意的轉變意味著從科學入手的效果將收效漸微甚至不再有效。因此,否認氣候變化者正在采取新策略。英國最有力的否定聲音之一、前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在2009年創立了旨在保留懷疑權利的全球變暖政策基金會,但如今他承認,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化。
該基金會表示,它“對極具爭議性的‘全球變暖科學’持開放態度,(但)對目前倡導的許多政策的成本及其影響深感擔憂”。換句話說,氣候變化現在關乎成本,而不是科學。
2. 經濟借口
有人持一種更狡猾的觀點來否認氣候變化:解決氣候變化
問題的花費過于高昂。但是經濟學家認為,現在我們支出全球GDP的1%便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其次,人類越來越健康,全球綠色經濟蓬勃發展均會帶來成本節約,若將以上因素考慮在內,花費或許會更少。但如果我們不立即采取行動,到2050年,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可能會消耗20%以上的全球GDP。
我們應該記住,2018年,全球的GDP總量約為86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3.5%。因此,只需拿出1%的資金來應對氣候變化,總體上不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還能為未來的地球節省一大筆錢。否認氣候變化者不會告訴你的是,他們其實是在保護化石燃料行業,這個行業每年獲得包括供應成本、稅收減免和環境成本在內的5.2萬億美元補貼,相當于全球GDP的6%。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恰當的化石燃料定價將使全球
碳排放量減少28%、化石燃料污染致死量減少46%,并使國家GDP中政府收入部分增加3.8%。
3. 人道主義借口
否認氣候變化者還認為,氣候變化將為人類帶來好處。他們稱,若溫帶地區的夏季延長,溫度升高,當地農作物將更高產。但是,若全球變暖,溫帶地區很有可能遭遇旱災,愈加頻繁的熱浪可能反而使當地得不償失。例如,2010年的“莫斯科”熱浪奪去了1.1萬人的性命,嚴重影響當年俄羅斯的小麥產量,從而導致全球糧食價格飛漲。
世界地理分區。北回歸線至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紅色陰影區域)為熱帶地區,當地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 圖片來源:Maulucioni/Wikipedia, CC BY-SA
此外,全球有超過40%的人口生活在熱帶地區——從人類健康前景考慮,加上沙漠化進程加快,沒有人希望夏季氣溫升高。
反對者還指出,植物依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生長,所以二氧化碳增加就像施肥一樣。這確實是事實——每年約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污染被陸地生物圈吸收,另外四分之一則被海洋吸收。但是,由于大量的自然植被因為森林砍伐和其他用途的土地建設而消失,這種所謂的施肥效應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否認氣候變化者還會告訴你,凍死的人數比熱死的人多,所以暖冬無疑更好。這種說法太具誤導性了。那些死在寒冬的脆弱者,是因為他們的住房條件差,無法負擔暖氣費。殺死他們的是社會,而非氣候。
更糟的是,這個觀點還犯了事實性錯誤。在美國,高溫相關死亡人數是低溫相關死亡人數的四倍。另由于許多熱相關死因被登記為心臟衰竭、中風或呼吸衰竭等(這些病均會因過熱的環境而加劇),這數字甚至可能被低估了。
美國2018年的天氣災害致死人數(紅色柱狀),以及過去10年(藍色柱狀)和過去30年(黃色柱狀)間的平均死亡人數 圖片來源: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CC BY
4. 政治借口
否認氣候變化的人認為,因為其他國家尚未采取行動,所以我們也不能采取行動。但事實上,并非所有國家都應該對當前氣候變化承擔相同的責任。例如,大氣中25%和22%的二氧化碳分別是由美國和歐盟國家排放的,而非洲國家的碳排放量甚至還不到5%。
鑒于溫室氣體污染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發達國家有道德責任帶頭
減排,但最終還是需要所有國家都行動起來。因為如果我們希望將氣候變化的影響降至最低點,那么全球必須在2050年實現碳零排放。
各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總排放量。數據來自全球碳計劃組織 圖片來源:Nature
氣候變化否認者還會反問你,自己國家各種問題亟待解決,何必操心環球冷熱?但其實,許多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是雙贏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將得到提升。譬如,出行改用可再生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從而全面改善居民健康。
除此之外,發展綠色經濟既能創造經濟效益,又能提供就業崗位。而改善環境、植樹造林則既可防止極端天氣事件,反過來又能改善食物和用水安全。
5. 否認危機本身
否認氣候變化者還有最后一招,他們稱,我們不應該急于改變現狀,尤其是考慮到氣候變化在上述四個領域的不確定性。否認者認為,氣候變化并不像科學家聲稱的那么糟糕。在未來,人類會更加富有,能夠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許多人都不喜歡改變,并且清晰地意識到當前時代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我們積累的財富和權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他們恰好利用了這一點,在我們的情緒上做文章。
但這個觀點實在是太空洞了,在廢除奴隸制、賦予婦女投票權、結束殖民統治、結束種族隔離、同性戀不再入刑、促進工人權利和環境
法規落地、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禁止吸煙的時候,這個借口已經用過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當權者們試圖說服我們慢點拯救家園,不要急著應對氣候變化——可是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為什么要賦予他們這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