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這次大會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等多個相關活動,按計劃,大會將從2日持續至13日。在為期近兩周的會議上,與會各方將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資金安排等議題進行討論。
在全球氣候形勢愈加嚴峻的背景下,預計與會各方將呼吁加強協作應對,但有分析認為,當下全球尖銳的社會經濟
問題可能拖累氣候應對進程。
氣候形勢日趨嚴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2月1日呼吁強化“問責、責任和領導力”,以結束全球氣候危機。本屆氣候大會是2020年后開啟全面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階段前的最后一屆大會,要完成相關
法規制定,談判形勢緊迫。
本屆氣候大會預計主要議題包括,針對全球
碳交易市場擬定相關法規,以及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發達國家如何補償發展中國家等。
古特雷斯在馬德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今天在這里傳達的信息是希望而不是絕望。”他表示,在未來幾天,各國政府需要“多一點雄心和承諾”。此外,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狀況報告將在此次會議期間發表。
古特雷斯表示,過去五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五年。海平面處于歷史的最高水平,難以逆轉的關節點已不再是初露端倪,而是切切實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并且正飛速來到我們跟前。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一年一個新紀錄”,2018年再創新高。同時,最新公布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度《排放差距報告》也指出,全球的整體
減排力度須在現有水平上至少提升五倍,才能在未來10年中達成升溫1.5℃以內目標所要求的
碳減排量。
古特雷斯表示,迄今為止的努力“完全不夠”,除非采取更有效的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表示,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時間窗口正在快速關閉。“我們亟須使用一切多邊合作手段,以使得本屆氣候大會成為創造更大氣候雄心的起點,助推世界朝著低碳和具備氣候彈性的轉型之路前行。”
資金安排將被重點關注
在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執行層面,離不開經濟手段支持。預計此次氣候變化大會上,資金安排等議題將被重點討論。
古特雷斯表示,必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考慮到它們“擁有建設抗災能力以及救災和恢復所需資源的合理期望”。他表示,當前氣候多邊進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達國家提供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許多不同名目的資金被貼上“氣候”標簽重復計算。
本屆氣候大會召開前,中國敦促發達國家以透明、可預見、基于公共資金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持續、及時的支持,包括兌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承諾;盡快提出以1000億美元為起點的新的集體量化資金目標,包括詳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切實提高資金支持透明度。
為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來源問題,古特雷斯新任命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為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辦公室12月1日發布消息說,作為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卡尼的工作重點是為實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目標而獲得更多公共和私有資金的支持。卡尼將在其英格蘭銀行行長任期結束后擔任聯合國職務。
發言人辦公室發表的一份聲明稱,卡尼的任務將包括“建立財務報告、風險管理和回報框架,以便將氣候變化的影響納入私人金融決策的主流,并支持向凈零碳經濟過渡”。
聯合國明年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言人辦公室的公告表示,秘書長將依靠馬克·卡尼來激勵氣候行動和轉變氣候融資。
經合組織(OECD)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成員國的發展資金中,只有20%被用于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項目。報告認為,相關出資國必須提供更多與實現氣候目標相關的資金。
多國環保進程受掣肘
盡管全球面臨嚴峻氣候變化問題,但許多國家近期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影響了各自環保方案的推行。
此次氣候變化大會的舉行本身就一波三折——原主辦國巴西在去年底選出質疑全球變暖的新總統后,放棄主辦;接手的智利又因爆發反政府示威在一個多月前宣布停辦,臨時由西班牙接替。
主要國家方面,美國早已單方面放棄多邊應對氣候變化的機制,宣布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預計明年11月4日正式退出。
歐洲方面,多國在環保推進過程中也面臨兩難。這些國家雖有意提高油價以抑制需求,或新征環保稅減少
碳排放,但仍在猶豫之中。此前,法國上調燃油稅,引發了社會動蕩。
古特雷斯指出,爭取氣候變化“社會層面”的支持至關重要。一些國家在從灰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應該確保那些工作和生計受到影響的群體能夠公正過渡。
另外,就已有的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方案,各方也存在分歧,由此導致的后果是,落實和執
行情況不盡如人意。例如,限制廢氣排放的全球碳交易市場方案,已存在數十年,該方案希望對造成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價格進行調控并逐漸減少排放許可,鼓勵各國和企業減少排放量,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歐盟一些地區已開始試行廢氣交易系統,但因缺乏強大且獲得全球共識的法規,設立全球市場的目標至今遲遲無法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