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簡稱
碳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我國正在不斷創新實踐,走出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碳市場發展之路。
為進一步提升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各類主體參與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測試相關準備工作,11月28日-29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承辦、中國質量
認證中心協辦的第七期第一場“碳市場配額分配和管理培訓班”在杭州舉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副主任馬愛民介紹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
政策背景和總體考慮,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以淼致開班辭并介紹了本省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和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準備工作。來自全省各地的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技術支撐單位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等,300多人參加培訓。
在介紹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政策背景和總體考慮中,馬愛民副主任表示,我國高度重視碳市場建設工作,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綱要,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重要文件中,均明確要推動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推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馬愛民副主任指出,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從參與主體、管理制度、支撐系統、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局部署,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該方案提出,要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服務,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協調協同、廣泛參與,統一標準、公平公開”的原則,通過基礎建設期、模擬運行期、深化完善期等三個階段,建立健全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制度以及重點排放單位配額管理制度、市場交易相關制度,建設運行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報送系統、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結算系統等支撐系統,穩步推進碳市場建設工作。
馬愛民副主任強調,制度體系建設、技術規范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建設是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工作重點。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按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提出的任務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匯總分析歷史碳排放數據,研究確定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組織實施配額試分配,加快推進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和市場測試運行,推動建設自愿
減排交易體系,持續開展能力建設。
之后,馬愛民副主任還從結構與總則、配額分配、
碳交易、核查與配額清繳(履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六個方面詳細解讀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關于浙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和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準備工作,王以淼副廳長指出,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省領導多次批示,彭佳學副省長兩次聽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專題匯報,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也在剛剛結束的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強化綠色低碳導向,摸清應對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兩本底賬,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持續縱深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王以淼副廳長強調,浙江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各有關企業要切實提高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認識,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要建立健全企業碳排放數據的統計和管理體系,加強碳排放相關數據的實測能力,進一步提高碳排核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要全面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能力建設,其中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盡快熟悉全國碳市場建設相關業務,進一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水平,加強對轄區內相關企業能力建設培訓,積極做好碳市場建設相關政策解讀;各企業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認真學習碳市場基礎知識和相關行業技術規范,做好碳排放配額分配試算,掌握自身配額盈缺情況,自覺遵守交易規定;各技術支撐機構、大型發電集團能利用各自專業優勢廣泛開展能力建設,為碳市場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王以淼副廳長表示,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將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統一部署,在認真組織實施、協調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省委、省政府“三服務”要求,為企業做好服務,持續深入推進浙江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
除了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情況的介紹,還有國際碳市場經驗分享。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氣候行動與能源參贊Octavian Stamate指出,歐盟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目前已對超過11500座能源密集型工業設施采取了排放總量控制,覆蓋了每年超過20億噸的碳排放(約歐盟總排放的45%)。到2020年,將實現碳排放50%以上的配額通過拍賣分配,交易覆蓋更多行業及溫室氣體;到2030年,將完成更具針對性(可預計、健全和公平)的防止碳泄露規定的制定實施,實現配額免費發放和低碳創新及能源行業現代化,加快年減排速度。
Octavian Stamate參贊認為,中國碳市場建設發展成效顯著,為全世界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歐盟和中國合作開展溫室氣體減排是趨勢,也是雙贏,歐盟支持中國碳市場建設發展,愿與中國一同為全球向更安全、清潔及零碳未來的轉型做出更多的貢獻。
此外,還有來自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清華大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美國環保協會、中國
電力企業聯合會、中碳能投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30多名專家講師圍繞全國碳市場相關政策、配額試算和分配、數據管理、系統開戶、交易履約等碳市場主要流程和重點問題進行專題講解,解答學員問題,并組織重點排放單位按照試算版配額分配方案開展配額試算和模擬交易,進一步檢驗方案中基準線劃分和基準值設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本次培訓非常及時到位,不僅政治站位高,而且針對性、實用性很強,讓他們在進一步認識到國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重要意義的同時,系統掌握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各項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有效解決了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相關數據報送、履約執行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了自身素質和能力。下一步,將學以致用,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