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綠色發展離不開創新 在青藏高原育綠色森林

2019-11-10 20:24 來源: 科技日報


 “綠色發展離不開創新,一大批青海林草科技成果如今正加快產業化應用腳步,林草科技取得了豐碩成果。”11月6日,青海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以來,青海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啟動實施沙區植被恢復、祁連山黑土灘治理、柴達木地區荒漠化防治、林業外來物種調查等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究與示范。

  拓寬林業生態建設融資渠道

  奔騰不息的江源活水滋潤著中華大地、哺育著華夏兒女。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地處青藏高原和世界第三極,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最早的省份,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公園示范省。

  被稱之為“生態大省、資源大省、經濟小省”的青海,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地位不容小覷,其生態地位重要而又獨特。

  脫離創新發展的單純生態保護,無疑是無本之木。

  為進一步拓寬青海省林業生態建設融資渠道,推動該省湟水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探索吸引社會資本開展公益造林新模式,2018年起,青海省林草局積極與中國綠化基金會溝通協作,經大量前期工作,公益造林項目于2019年正式落戶省湟水規模化林場。

  “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試點不同于其他依靠國家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是一個創新的社會融資項目,通過林業生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將為青海省林業生態項目建設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李曉南說。

  如何理解“進一步拓寬青海省林業生態建設融資渠道”?

  青海省探索出的一條林業生態“新路子”—— 今年8月,青海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全國首支林業生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億元,重點用于青海省湟水規模化林場建設。

  近日,投資2000多萬元的高原造林項目在青海湟水規模化林場啟動實施。“螞蟻森林”項目將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開展檸條造林500萬穴,共4.5萬畝。根據中國綠化基金會計劃,2020年還將繼續投資3847萬元,在青海海東市實施檸條公益造林項目900萬穴,共8.1萬畝。

  李曉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海省該公益造林項目規劃總面積85.9萬畝,其中西寧市17.5萬畝,海東市68.4萬畝,種植樹種主要為青海云杉、油松、山杏、檉柳、檸條。

  李曉南還介紹,今年青海大渡河源森林、青海湖濕地、貴南荒漠、祁連山南坡森林生態站建設運行,促進了重點區域地面、遙感監測監管和生態大數據應用。

  而與國內外科研單位、高校的深度合作,則有力推動了科學考察、自然保護區確界定標和制度標準研究等工作。

  同時,青海省高寒山地森林撫育技術規程等多項地方標準的制定,強化了青海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的成立,亦完善了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預警。

  累計補助貧困戶生態管護員9.7億元

  “我從來都沒有一刻要放棄的念頭,即便遭遇生命危險。我將繼續把有限的生命,奉獻在三江源生態保護中去,以貢獻自己畢生之力。”

  10月28日,2019“桃花源巡護員獎”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生態管護員文校成為首屆獲獎巡護員之一。作為青海省首個獲獎人,青海玉樹康巴漢子文校激動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在雪域高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一個又一個像文校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在政府的規劃安排下,身體力行守護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草一木。

  崗當村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僅有1630余人,境內有雪豹、白唇鹿、馬麝、雪雞、金錢豹、豬、巖羊、盤羊、猞猁等20余種野生動物。

  現年48歲的文校,是曲麻萊縣約改鎮崗當村生態管護隊長。

  十二年前,文校扛起了崗當村巡護隊隊長的“大旗”,他利用巡護隊現有資源,自費購置巡護設備、宣傳材料等,帶領14人的巡護隊伍,巡護著總面積271.352萬畝的生態管護區。

  對生態環境進行嚴格保護和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據青海省林草局森林資源管理處處長田劍介紹,近年來,青海林草生態扶貧攻堅逐步深化,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下發了《青海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管護員管理細則(試行)》《青海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管護員上崗巡護與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試行)》,開發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生態管護員核查錄入信息管理系統,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有效調動了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杜絕了“養懶漢”和管護責任不到位等問題

  目前,青海省林草局累計向青海省約4.9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管護員發放管護勞務補助9.7億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各項營造林工程帶動6.62萬人參與,人均增收2755元。對接落實了6個定點幫扶村扶貧項目,爭取投資1589萬元,256人次農牧民開展科技扶貧,投資20萬元建成了2個川貝母、藏紅花科技推廣示范扶貧項目點。

  青海省擁有濕地資源面積814.36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19%,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一。有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17處國家重要濕地,19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省級濕地公園,32處省級重要濕地,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濕地資源大省。

  如何有效保護“地球之腎”之稱的濕地資源,亦是擺在青海主政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據了解,今年,青海持續強化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濕工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穩步推進,完成7個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泥炭沼澤碳庫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林草建設投資完成年度目標126.65%

  “與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機產業(海南)有限公司共建3340畝有機(優良)中藏藥材種植基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柴達木枸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有機枸杞基地17.4271萬畝,面積為全國最大。”“青海省海東平安區沙棘標準化基地及大通森林景觀利用示范基地項目相繼落實。”……

  漫山遍野的“綠色寶庫”,正向富民的“綠色銀行”轉變。

  8家單位被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新增5家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45家省級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扶持枸杞、沙棘、藏茶、大果櫻桃等特色品種標準化、有機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突出地方優勢特色,加快發展生態旅游、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綠色富民產業,積極培育林草產業新業態。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林下經濟、綠林生“金”,正成為青海發揮生態優勢,立足資源稟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答卷。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森林公園23處,總面積544800公頃,依托森林、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國有林場,生態旅游業亦成為該省旅游業的重要支柱。

  青海省林草局生態保護處處長白永軍向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今年前9個月,青海省完成林草生態建設投資50.66億元,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26.65%,再創歷史新高。完成營造林390萬畝、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沙漠化土地治理項目29.01萬畝、祁連山生態保護和建設綜合治理工程濕地保護69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300萬畝,完成率100%。天然林及國家級公益林管護任務完成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來,青海全省共完成營造林1200多萬畝,是青海省林草生態建設歷史上造林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三年。”李曉南介紹。

  不止于此,青海退牧還草、祁連山生態綜合治理、三江源二期等重點治理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也在取得階段性成果。防治草原有害生物3888萬畝,建設休牧劃區輪牧圍欄840萬畝,改良退化草原162.13萬畝,建設人工飼草地14.92萬畝,治理黑土灘95.98萬畝。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